伯爵府,叢綠堂。
賈琮將柳璧請入堂中安坐,又讓小廝奉過茶水,兩人隨口閒聊幾句,話題轉到柳璧此次調遷赴任之事。
當年柳璧進士及第之後,本想進入翰林院,但考選中發揮失利,並未入翰林院庶吉士。
這曾讓柳璧許多同年感到意外,因當初柳璧名入二甲,且排名居中,也不知是柳璧學識存在偏頗,還是考官存在喜好傾向。
曆來會試及第,三甲進士為天下讀書人驕子,但他們的仕途走向,因各人才華丶家世丶人脈丶機緣等存在差異。
最終的走向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三種結果。
一等便是通過考選進入翰林院,此為社稷養士,內閣搖籃,高官階梯,將來有望入閣或為六部主官。
次等不入翰林院,選入六部為觀政進士,或選為六部主事之職。
這一類能入神京六部,便是積累人脈才乾的極好機緣,將來也有望攀上文官頂峰,但因缺乏入翰林的資曆,難度卻要大上許多。
三等便是外放為知縣丶縣丞等官職,大部分隻能困於一隅,難窺天顏,一生注定是沉於下僚的命數。
本來以柳靜庵在官場和士林的威望,以及柳家一門七進士,在官場紮下的深厚根基。
柳家要為柳璧活動一二,入神京六部為觀政進士,或謀主事之職,並不算什麽難事。
但柳靜庵卻沒有為長孫做任何籌謀,隻是讓他等待吏部例行選官。
最終柳璧被吏部選官為高淳縣令,這樣的結果對比柳璧的家世,不得不說很出人意料。
……
賈琮問道:「我聽老師提過,此次吏部三年大考,柳兄考績上等,不知此次升遷到何處?」
柳璧微歎了口氣,說道:「原本以為在高淳為官三年,用心竭力,本次大考之後,能再回神京,終究還是事與願違。
此次吏部調遣我至陪都戶部任六品主事,結果也不算太差,比起我一些倒楣的同年,已經要竊喜了。」
關於柳璧之事,賈琮從沒問過柳靜庵相關原由。
柳靜庵也從不和他說起,自己當年在朝為官的往事。
但賈琮這些年陸續聽到的傳聞,知道自己老師曾任禮部大宗伯,是太上皇十分倚重的重臣。
但在嘉昭帝登基後不久,柳靜庵很快便致仕告老,從此隻在家中開館教授子弟。
柳靜庵膝下有二子,長子任江西布政司,次子在任錢塘知府,當初也都在京中六部為官,柳靜庵致仕之後,他們都被陸續外放。
家中其餘及第後輩,雖另有三人入翰林院,但這些年也都陸續外放為官。
即便柳家眼下無人為京官,沒有了上達天聽的權勢,或許有所欠缺。
但滿門文華的盛名,在官場和士林依然具備巨大的影響力。
算起來柳璧是柳家第八位進士,連在六部和翰林紅樓之扶搖河山(滄海不笑)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1/4889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