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昭十五年,四月初二。
榮國府補擺賈琮舞象生辰宴,外院赴宴世勳子弟觥籌交錯,內院賈母王夫人欲借東風,搭台唱戲。
隻是賈母一番心機,被發現端倪的城陽侯徐氏,妙語如珠一番言語,頃刻消弭無形。
城陽侯徐氏和涇陽侯張氏,為在兒女親事上撇清寶玉,又拋出擇婿文華郎的說法。
也讓各家貴婦席上話題,轉向天下矚目的會試大比……
與此同時,距離榮國府數裡之地,神京貢院和大周禮部,兩個與春闈密切相關的官衙機構,陷入異常忙碌的情形。
自三月二十七春闈會試結束,浩大縝密的會試閱卷大禮,正在緊鑼密鼓展開。
會試結束當晚,便開始的試卷造冊丶試卷彌封丶試卷謄抄丶初規篩選和黷落,便有序無情的展開。
其中上百舉子還未涉及答題評等,就因試卷言語避諱丶字數不合丶自敘出身等原因,成為首批落榜的考生。
而順利進入試卷朱筆謄抄階段的舉子,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也是注定的黷落命數。
朱筆謄抄完畢的試卷,原卷封存入貢院文牘庫,謄卷根據次序先後,由禁軍全程押運,從貢院源源不斷運往禮部。
之所以將原卷和謄卷,分存批閱於兩地,也是為防止規程之間,難以行抽卷替換舞弊之舉。
會試謄卷從貢院運出,會直接運到禮部閱卷大堂,這裡由三名春闈主考坐鎮,十八位同考官分房閱卷。
除此之外,每房同考官下屬還配置閱卷官,這些閱卷官是各衙六品及以下官員,也都是當年會試上榜佼佼者。
另外參與閱卷事務的人手,還有負責文牘抄錄整理的書吏,負責大堂跑腿辦事的雜役等。
整個禮部閱卷大堂彙聚了二百餘人,聲勢雖浩大,但因涉及天下俊才遴選,除了低聲吟詠文章之音,少有其他喧嘩之舉。
而整個禮部閱大堂,都被從五軍營調集的數百精銳,團團圍守,即便非主考官的禮部尚書,也不能擅入閱卷大堂。
所有參與閱卷的官吏和雜役,即便是會試主考官本人,進出閱卷大堂,都要被嚴密盤查,確定沒有任何私藏夾帶。
因為,在曆朝都出現類似情形,舉子在貢院出關之後,會立即默寫自己的答卷文章。
然後,通過關鍵人脈並賄以重金,將默寫答卷傳遞給基層閱卷官,甚至是同考官丶主考官。
收到暗中傳遞之物的官員,即便麵對隻有編號沒有名字的謄卷,也能按文識人,行舞弊之舉。
因此,為了防範未然,這種對於閱卷官吏人員的出入盤查,嚴厲程度並不亞於舉子入試貢院之時。
漢家從前唐推行科舉之製,已曆經千年,舉子為了博取青雲之路,各種挺而走險舞弊之舉,都是層出不窮,前赴後繼,不畏生死。紅樓之扶搖河山(滄海不笑)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61/4931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