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又給哈密新城送去了六萬勞動力。
除了被隔離起來的兩千多病患。
餘下的十幾萬移民已經被分配去了除哈密衛、火州之外的六個衛所。
每個衛所分得了三萬多人。
還彆說。
有了這些移民的加入,關西的商業立即就被激活了。
在每個衛所開辟出來的市集上,買賣相當紅火。
由衛所重點管轄的商品隻有兩樣:鹽和鐵器。
安定、曲先和阿端三衛的裕固族人,最近都個個喜笑顏開。
他們從來沒有在家門口這麼方便的買賣過東西。
鹽和大鐵鍋是他們生活所必須的用品。
賣給他們的價格也很有良心。
與此同時,他們帶上市場上的粟米和麥子很受漢人的歡迎!
趕去再多的活羊都不愁賣。
甚至就連家裡往年存的羊皮、羊毛毯也被搶購一空。
往年,裕固族人最怕的就是在下雪前處理不完多餘的牲畜。
今年早早的就賣了一個空。
還有如東裕固族小首領阿剌渾撒裡這樣的聰明人。
他們不僅賣了自己部落的牲畜,還打算在下雪前,帶著族人去其它異族部落走一趟。
他們這小半年來都在幫著瓜州衛牧羊,這幾天因為移民們的到來,他們放牧的羊群正在肉眼可見的減少。
要是再不給現在的羊群增加一些新羊,怕是吃不到來年春的了。
現在這個部落的半大小子們,最喜歡穿的就是衛所的製式衣甲。
他們還學著這些關軍梳的發髻。
話說也一個個說得很溜。
要是看得不仔細,還真和漢人差距不大。
一切似乎都融入得非常順利。
但此時瓜州衛的衛所內,十幾個老大夫正忐忑不安。
他們誤診了!
三天前。
三百二十六個不足十歲的孩子,持續出現高熱、乏力、頭痛等症狀。
起初都以為是傷寒。
喝了三天的湯藥不僅沒有好轉,又增加了一個新症狀——腮腺腫痛。
就是民間俗稱的蛤蟆瘟。
最年長的一個大夫,呐呐解釋:
“蛤蟆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發病時腮部腫脹看起來像蛤蟆,故名蛤蟆瘟。這個病乃風熱濕痰所至,極容易在小兒中傳播,與之接觸過的成人也有被傳染的風險......”
這就很恐怖了。
與孩子們接觸過的有他們的家人,還有這些醫護人員。
而他們又在不停的給移民們問診。
人傳人?
一個蛤蟆瘟就能放倒一大片。
關內每年因這個傳染病丟命人,沒有成百也有上千。
比起診斷出來得了幾十個花柳病婦人,蛤蟆瘟在百姓中是聞者色變。
老大夫們後悔不已:
“大意了,大意了!一開始真沒往這個病情上去想。”
“說來說去,還是怪我們的醫術不到家啊!”
現在說這些有啥用?
瓜州衛的千夫長隻覺兩眼發黑,呼吸急促。
不敢想象,瓜州衛軍屬家的孩子們全被傳染蛤蟆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更何況,接觸過的大人也有被傳染的可能。
他顧不得看甘明蘭的臉色,顫抖著聲音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