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官家以為如何?
看著一臉希冀的趙鼎,劉禪想說自己沒太聽懂。
但是,朕在嶽愛卿麵前可以露怯,在其他人麵前必須是明君。
明君怎麼可能聽不懂?
於是,他想也沒想就問道:
“嶽愛卿你怎麼看?”
嶽飛絲毫沒意識到這是劉禪的絲滑甩鍋,聽到問題之後,他馬上就看向了趙鼎。
趙鼎想改革科舉這事兒,之前和他提過。
但他一直沒敢答應。
因為,自科舉誕生那一天開始,學子們參加科舉就是為了當官兒。
當官兒是為了乾什麼?
自然是代天牧民。
可要按趙鼎這麼改了之後,有相當一部分的官員,將會一輩子無法實現他們代天牧民的願望。
他們能乾的,就是一輩子死死的盯著那一件差事。
既使他們從州縣做到了京官兒,還是乾那一件事兒。
這樣的製度設計,真的會有學子去參與這個科舉嗎?
如果改革了之後沒人參與,或者參與的人數很少,達不到優中選優的目的,那朝廷的臉可就丟大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嶽飛不敢輕易的下這個決心。
假如這個改革真的成功了,大量技術性官員占據了崗位之後,留給政務型官員的位置就少了。
位置少了之後,朝廷錄取的人數就必須也要相應的減少。
這樣會不會引起學子們的反對?
正是因為這兩點顧慮,趙鼎提出這個想法之後,他才沒第一時間表達意見。
他的本意,是想著先放出點兒消息吹吹風,試探一下學子們的反應,等他打完了金國之後再說。
畢竟,在他原來的預計之中,像這樣的滅國之戰至少要打個兩至三年。
當時他提出來這個想法之後,趙鼎也同意了。
可他沒想到,他還沒開始發力呢,金兀術竟然果斷的跑了。
這一下子,對金國之戰竟然就這麼結束了。
結果,就被趙鼎打了個措手不及。
從他倆開始商量到放出消息,這一共也不到半年的時間。
消息根本就沒經過充分的發酵,學子們尚處於一個應激的階段。
這個時候提出來,稍微早了一點兒。
但趙鼎的話都說出來了,總不能再給塞回去。
想到這裡,他便看著趙鼎問道:
“趙相,你這個想法本帥很好。
但是,具體操作是不是再緩一緩?”
嶽飛這麼一說,趙鼎再次叫起了撞天屈。
“元帥,我也想緩一緩。
可誰知道您這麼快就把金國給平了,這一下子多出來這麼大個人員缺口,我也很無奈啊。”
“可這麼突然的改革,萬一沒人參與怎麼辦?”
聽到這個,趙鼎頓時放下了心。
“元帥,這一點兒您儘管放心。
您忙著在金國打仗的時候,我已經把這個方案推敲了無數遍。
咱們現在隻是缺可用的官員,但並不缺少學子。
相反,每次春闈之後,都有大量的學子因為表現不佳而鬱鬱不得誌。
這些失意學子的學問自然不算頂尖,但他們也都至少寒窗苦讀十年,不僅識文斷字還懂聖人道理。
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隻要他們願意去鑽石一門手藝,應該是很快就能上手甚至是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