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發現完全挑不出毛病。
這個改革方案,竟然是一個所有人都受益的方案。
那些學問優秀的學子,可以繼續考自己的經史子集,隻要考上了就有官兒當。
那些學問不怎麼樣的,則可以去挑一問專業技術,然後去參加相應專業的科舉。
如果考上了,同樣有官兒作。
雖然這種官員的上升渠道相對來說窄了一點兒,但朝廷都不嫌棄你學問不精,你還敢嫌棄上升渠道窄?
還是趕緊找個賽道上車再說吧!
秦檜想了半天,愣是沒想出來有誰會因為這個改革而利益受損。
這特麼不合理啊,以前的每次改革,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時,就必然會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損。
一方想要多得利,一方想保住固有的利益,雙方便會鬥的你死我活,最終導致改革進行不下去。
就像熙寧年間,宰相王安石的改革。
按理說那次改革的初衷沒有問題,製定的政策也基本對症,但為什麼最後會弄到一地雞毛?
說白了便是新舊兩黨的利益無法調和。
所以,趙鼎這貨到底是怎麼想出來了這樣一個所有人都受益的改革?
就在他百思不得騎姐之時,他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
是了!
這並不是趙鼎的水平就比王安石要高,而是因為嶽飛。
或者說,是因為大宋的地盤兒在不斷的擴大。
因為大宋的地盤不斷的擴大,讓原來飽受冗官之苦的大宋,開始變得官員不夠用了。
而且,這個缺口還相當的大。
正是因為缺口太大,大到足以讓所有人吃飽。
所以,這次改革才能全是受益者。
想明白了這一點兒之後,他心裡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想法。
老夫之前幾次想幫著官家從嶽飛手裡奪權失敗,就是因為朝廷的權力隻有那麼多。
而且,那些權力已經基本被嶽飛給把持完了。
老夫現在無兵無權無錢,想從他手裡虎口奪食,確實是太難了。
既然如此,老夫為何不能效仿趙鼎這一次的改革,直接把朝廷的權力做大呢?
隻要朝廷的權力變得足夠大,那麼總有一部分會落到官家的手裡。
而且,我要是能主導這個權力變大的過程,那豈不是就能讓更多的權力落到官家手裡。
等官家手裡掌握的權力足夠大了,便有了和嶽飛抗衡的資本。
這樣,官家便能一步步重新掌控整個大宋。
等到了那個時候,就算金兀術把他做的那些事兒給說出來,官家肯定也能保我一命。
可是,到底應該怎麼把朝廷的權力給變大呢?
就在秦檜苦思冥想這個問題之時,反應過來的大臣們一個個的已經壓不住自己心裡的驚喜了。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美事和。
技術性官員的晉升渠道不夠寬?
這也叫個事兒?
家裡的那些敗家兒子們,想要通過科舉肯定沒戲。
但是,讓他們學個技術總沒問題吧?
實在不行,就拿錢砸唄。
隻要他們能考過,這不就吃上皇糧了嗎?
於是,大臣們便一個個的開始高呼官家聖明。
看到這麼大的改革,竟然沒一點兒雜音的全票通過,劉禪的心情那是相當的好。
下了朝之後,劉禪帶著嶽飛、趙鼎等人正哼著小曲兒往禦書房走呢,就看到高軟軟在外麵等著他呢。
“愛妃,你怎麼來這兒了?”
聽到這問話,高軟軟便笑咪咪的回道:
“官家,臣妾恭喜你發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