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徐晃之智,不難看出此番白波軍已經徹底輸了。
況且他手裡也隻有三百人,根本無力翻盤,不如聽從天子和楊奉的詔令才是上策。
倒是高順在路過徐晃部曲的時候特地揚聲詢問:“敢問是哪位將軍守在此處,可願出麵一見?”
徐晃主動現身道:“在下徐晃,不敢當將軍稱讚,敢問將軍大名?”
兩人看見對方俱是驍勇健碩之輩,又都冷靜沉穩,互生欣賞之情。
高順當即回答道:“在下高順,軍令在身,暫且彆過,容後再敘。”
徐晃也回禮道:“將軍可至大營尋我,晃必竭誠相待。”
在楊奉等人的安撫之下,白波軍們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當然,他們本來也不是關東勤王軍的對手,但能減少流血,總歸是一件好事情。
等劉封他們從天子處離開的時候,安邑城內早已經重新安定了下來。
其實能有這個結果,也是早就注定了的。
如果白波軍四將能夠早早做好開打的心理準備,直接派兵堵住軹關陘的出口處,那才是上策,畢竟糧食不夠,還是可以咬牙湊一湊的,至少可以先調派一批精銳堵門。
有地勢的優勢,關東勤王軍的人數優勢根本沒法發揮,完全可能會被堵死在徑行之中。
中策則是在安邑縣外決戰,雖然兵力弱勢,但有以逸待勞的主場優勢,至少總有拚死一搏的機會。
偏偏他們四個選擇了最次的下策,坐以待斃,等著劉封他們送糧入城,直接反客為主,更無語的是,還因為“皇宮”狹小的關係,竟然讓急於到天子麵前的楊奉等人主動脫離了扈從。
要不然即便以典韋、潘璋之勇,也沒那麼容易就控製了四將。
太史慈所部源源不斷的入城,已經控製了安邑縣的三座城門。
同時,關羽則都督大軍在安邑縣外,對著白波軍一方立下大營。
劉封回營的時候,倒是意外的看見了徐晃。
這家夥竟然在高順的營中,同高順聊的很是高興。
劉封心裡又驚又喜,自己之前還在跟曹操胡吹,沒想到高順居然和徐晃交上了朋友。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發展,主要是三個原因。
其一是徐晃和白波賊本身是湊不到一塊去的,他算是白波賊裡的異類,他能一直忍耐著,主要還是對楊奉的感恩。
其二就是徐晃對關東勤王軍很有興趣,這才是他心目中的軍隊,同關東勤王軍相比,白波軍當真就是一群草寇。
其三則是徐晃和高順之前在城中主乾道上的對峙,讓雙方都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於是在對峙結束之後,高順和徐晃竟然當場結交成了朋友。
徐晃被高順請來營中閒聊,兩人都屬穩重踏實,敏於行而訥於言的性格,居然聊的很是投契。
要不是高順滴酒不沾,恐怕此刻早就擺酒招待徐晃了。
可即便如此,高順也吩咐了準備宴席,並且拿出了劉封所賜,自己珍藏的霜糖,泡成蜜水邀請徐晃享用。
蜜水的甘甜驚訝到了徐晃,作為一個武將,他可太清楚霜糖的作用了,這可是在關鍵時刻可是能救命的寶貝,沒想到高順竟然舍得拿出來招待自己,當真是冷麵熱心之人。
當劉封入帳之後,高順趕忙站起身給劉封介紹起徐晃,而後者也趕忙起身衝著劉封行禮。
“少主,這位將軍乃是徐晃徐公明,雖是白波中人,卻潔身自好,又精通兵法,治軍嚴整,乃是良才美玉也。”
高順對徐晃很是推崇,並毫不遮掩的向劉封賣力推薦。
一旁的徐晃雖然端坐無言,可眼神中卻飽含感激之情。
劉封心中也是暗喜,再看看徐晃端坐不動的樣子,大概就明白這次挖角的成功幾率有多大了。
想想當初去曹豹家推銷自己,那時候何等艱難,後來第一波征辟的也大多都是武人,因為他們缺乏上升的渠道。
可即便這樣,也是托了老爹徐州牧的牌子,否則徐盛、周泰、蔣欽他們憑什麼認你劉封?
更彆說魯肅、劉曄這些豪強文士了。
可現在,劉封都不用推薦自己,徐晃反倒是希望能入自己的眼界了。
可見徐州劉備這四個字,已經真正進入了整個大漢人心中了。
能做到這一點,委實是不容易的。
對於徐晃,劉封也很是喜愛。
徐晃和高順確實比較相像,這種將軍勝在穩重,不多事,關鍵時刻又能支撐大局。
二爺當年兵敗樊城,徐晃可是立下了大功。
就連曹操都誇讚徐晃“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
徐晃的戰績讓曹操硬生生的創造出了一個成語——長驅直入。
也正是徐晃在襄樊的奮戰和勝利,才真正讓曹魏的荊州乃至整個中原戰局轉危為安。
“在下劉封,見過徐都尉。”
劉封起身,竟不以身份自居,衝著徐晃行了一禮。
徐晃趕忙再度回拜:“在下徐晃,當不得公子如此大禮。”
“徐都尉何其自謙。”
劉封笑著邀請對方重新入座,隨後故意問道:“我聞徐都尉乃是河東本地人?”
“正是。”
徐晃正色答道:“晃乃是河東楊縣人,年輕時曾在郡中為郡吏,後追隨興義將軍討伐賊寇有功,被舉為騎都尉。”
白波軍起義就是在河東本地起義的,裡麵有大量的河東本地的豪強和郡吏參加。雖然隻是黃巾軍的分支,但聲勢卻絲毫不遜色於中原黃巾軍,甚至幾度威脅到過東漢首都洛陽。
白波軍雖然擊敗過西涼軍,但最終還是沒能堅持住,最終分崩離析。
像楊奉這樣的軍頭,有的投奔了西涼軍,比如楊奉本人,就成為了李傕的部將。
有的本來就是河東本地的豪強,比如韓暹、胡才、李樂這些,則留在了河東本地。
最後一部分則穿越了並州,前往冀州和張燕合流。
徐晃應該就是黃巾起義時就跟隨楊奉了,至今也有七八年了。
“這可真巧了。”
劉封笑道:“徐都尉不知,我二叔也是河東本地人,乃是解縣人士。我軍中還有張將軍,乃是並州雁門郡人,也威武雄壯,膽氣過人。若是徐都尉不介意的話,不如今晚由我做東,將我二叔和張將軍一並請來,好好聚聚。”
嚴格的來說,張遼家鄉遠在並州雁門郡,與河東隔了整整一個上黨郡,屬實不近。尤其並州這地界,可不比中原平原,河內去上黨,上黨去雁門,幾乎都隔著重山,不走徑行根本過不去。
但劉封考慮到高順性格沉悶,遠不如張遼健談,要是關羽和徐晃像曆史上那樣一見投緣,約為兄弟那還好。若是不投緣的話,也好讓張遼陪著關羽。
徐晃這邊也是心頭火熱,沒想到關東勤王軍的主將對自己如此看重。
以劉封的年歲,哪怕隻是名義上擔任主將,這分量都不是自己區區一個騎都尉能攀附得起的。
眼下來看,劉封不但能代表關東勤王軍覲見天子,在軍中似乎也是舉足輕重,至少以徐晃所見,高順這樣忠厚訥言之人,都對劉封很是推崇。
不多時,關羽和張遼一同前來,大營的事情暫時被托付給了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