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後三歲福寶被團寵了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第20章 鐵鍋燉魚的方子賣不賣?

“夫人,這太貴重了。”葉大嫂摘下珠花想要還給秦夫人。

秦夫人卻道:“這是我給孩子的,又不是給你的,就是哄孩子的玩意兒,不值什麼錢的。”

看著一顆顆比黃豆還大的珍珠,在落日餘暉下閃著暖黃色的光暈。

葉大嫂覺得自己也有點要暈了。

秦夫人口中的不值什麼錢,顯然跟她的標準可能不太一樣。

正在此時,葉昌雪跑過來道:“大娘,我娘把魚收拾好了,叫你回去做飯呢!”

秦夫人立刻找到理由道:“我兒子很愛吃你做的菜,這些天怕是都要麻煩你了。

“若是給孩子兩朵珠花你都不肯要,我可不好意思再收你做的菜了。”

葉大嫂無奈,隻得道了謝,帶著晴天回去做飯。

鐵鍋燉魚說起來好像簡單,但想要做得好吃,其實也是要花心思的,最重要的就是調味。

葉大嫂手裡有自家傳下來的配方,隻不過需要的各種調料香料很多,鄉下地方很難湊得齊。

所以雖然嫁到葉家這麼多年,做的卻也都是省略版。

但是葉家調料不全,秦家全啊!

葉大嫂發現自己需要的調料李福這裡居然全都有,一下子就高興起來。

她鬥誌昂揚地挽起袖子道:“哎呀,總算能讓我大展身手了,你們就等著吃吧!”

葉大嫂先在鍋裡放了油,下蔥薑蒜辣椒和各種香料,小火炸出香噴噴的五香油。

緊接著便在油裡加入各種醬料和調味品炒香。

此時那股鮮香中帶著微辣的味道已經在空氣中彌漫開來,被夜風送到了四麵八方。

李福一開始聽說葉大嫂要做野豬排骨燉魚的時候,心裡其實是有點絕望的。

畢竟在他的印象中,這種什麼都放在一個鍋裡的亂燉,實在過於簡單粗暴,難登大雅之堂。

可此時葉大嫂剛剛把醬料炒好,他竟已經開始咽口水了。

葉大嫂把炒好的醬料盛出來,利用鍋底剩下的油,把葉老大剁好的排骨倒下去翻炒幾下。

排骨上頓時裹滿了晶瑩的油光。

緊接著,葉大嫂把幾條收拾好的魚擺在排骨上。

幸虧葉家人口多,所以做飯的鐵鍋足夠大,不然根本就放不下這麼多東西。

最後,葉大嫂將一盆炒好的醬料均勻地淋在魚身上,添了幾瓢水,蓋上了鍋蓋。

剩下的事兒,就要交給時間了。

幾個孩子蹲在旁邊,留意著隨時給灶坑裡添柴火。

明亮的火光舔舐著黑漆漆的鍋底,鍋裡很快就發出咕嘟嘟的聲音。

醬料的香味中漸漸摻入了排骨的醇香和魚的鮮美,把幾個看著火的孩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

估摸著時候差不多了,葉大嫂端著一盆和好的玉米麵過來,招呼道:“當家的,把鍋蓋掀開。”

葉老大個子高,手臂也長,一把掀開鍋蓋,立刻後退兩步躲開了撲麵而來的熱氣。

幾個孩子卻已經歡呼起來。

“好香啊!”

“比以前家裡做得還香!”

“大娘,做好沒,啥時候能吃啊?”

葉大嫂用腳扒拉開幾個孩子,怕他們離得太近燙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這島國的畫風太中二了
這島國的畫風太中二了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黃金大明豬)的經典小說:《這島國的畫風太中二了》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魂穿島國,身懷系統,三澤勇介以為自己會踏上人生巔峰。但是?這系統太坑爹了,還有,這裡的人說話方式怎麼那麼?那麼的中二啊!這島國的畫風太奇怪了!
黃金大明豬
明婚正娶,霍少的舊愛新妻
明婚正娶,霍少的舊愛新妻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月滿歌清)的經典小說:《明婚正娶,霍少的舊愛新妻》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幼琳對澤南的十年忠貞,是這世上最後一場深情。幼琳放棄澤南有無數個理由,他的前途,他的家庭,他未來安逸...
月滿歌清
話殺
話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霖江南)的經典小說:《話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因是初稿,未及矯校。如有誤錯,敬請指正》真誠很可笑,可笑的是自己必須分清什麼時候該用真誠。否則,諸如傻、愚昧無知等等的話就按在了你的身上。累嗎,為了家庭和生活,人們四處奔波,說不累那是假的。可能怎麼辦,世間的形態就是這樣,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想說就能說的。有時違心未嘗不是一種
霖江南
鬥羅之開局就有姐姐疼
鬥羅之開局就有姐姐疼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琳陌於沈)的經典小說:《鬥羅之開局就有姐姐疼》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沈雨墨穿越了,來到了絕世唐門。不過他的身份有些特殊,特殊到就連自己也毫不知情。從懂事的那一年起,跟在了雪帝身邊,知道劇情的沈墨當然知道自己平常溫柔善良的姐姐是雪帝了啦。在冰雪二帝的照顧下,他九歲了,覺醒武魂魔刀千刃與空間神龍。當沈雨墨來到史萊克命運交錯的線條
琳陌於沈
網遊之正義對決
網遊之正義對決
書海閣小說網免費提供作者(歙然先生)的經典小說:《網遊之正義對決》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服務,本站更新及時,無彈窗廣告,歡迎光臨()觀看小說:——————————————隨緣——————————————
歙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