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賣棗的,你們這冬棗咋賣啊?”老漢問。
蕭清笑著抓了幾個冬棗遞給老漢嚐嚐:“老爺子,這冬棗脆甜脆甜的,是瑤山上的棗,大旱幾年了,這個天,像這種又大又脆的棗不多見了,價錢啊和之前七月的棗賣一樣,五文錢一斤!”
老漢接過蕭清遞過來的冬棗,挑了個青的咬一口,正如蕭清所說的,很脆很甜,瑤山上的棗在瑤山縣很有名,果實又脆又甜,七月的棗最便宜也要賣到四文錢一斤,如今冬棗賣五文錢,蕭清算過了,價錢剛好合適。
“那好,給我來半斤!”老漢爽快的道。
蕭清笑著回頭拿起海碗,從竹簍裡舀出半碗,她在家量過了,一海碗差不多一斤,那半海碗呢,差不多有半斤。
“老爺子,這碗是在家量過的,一海碗是一斤,你要是不信,街對面的糧鋪裡有秤,你可以去稱稱!”蕭清笑眯眯的說:“那這半碗就半斤,今兒你老是我們第一單買賣,我們剛好開了張,也不能讓你老覺得吃虧,這半碗我就收你四文錢,老爺子你看可以嗎?”
老漢一聽這麼大的海碗,差不多有半斤多,只收他四文錢?
別說在這兒大旱年,就算在風調雨順的年月裡,瑤山的冬棗也沒有這麼便宜的。
他笑呵呵用衣抖接著蕭清送來的棗:“好好,小婦人,你啊,真會做生意,以後肯定會發財!”
蕭清笑著看向他:“呦,借老爺子吉言了!”
老漢把棗收好,又從腰裡拿出四文錢遞給蕭清。
蕭清笑著收下,目送老漢離開。
等人走了,蕭清把錢給秦氏:“瞧見了吧,你們兩個,要喊出來,人家才聽得見,想賣果子!就要讓想買的人聽到,你們兩個快點喊,賣了這兩簍棗,錢都歸給你們!”
喬二經和秦氏一聽錢歸他們,眼睛不由得一亮,不敢置信的問:“娘你說的是真的?”
蕭清冷撇他們:“是,真的!我說的!那你們還不趕緊賣棗和石榴!”
秦氏和喬二經看到四文錢,臉上找到了自信,也顧不上不害羞了,學著蕭清剛才的話,大聲招呼著人來買。
蕭清看兩人喊的有模有樣,她回頭看著她竹簍裡的一斤多的辣椒粉面,她要準備去各大酒肆去試試。
她將兩竹簍的山果交給秦氏和二經,自己背上竹簍去尋酒樓和客棧。
她臨走時不忘叮囑著他們:“你們兩個在這邊賣棗,我去客棧和酒樓去試試咱們家的茱萸粉面!”
秦氏和二經無奈的應了聲好,想著昨晚他們和嫂子又勸了娘幾回,但娘始終不聽,還堅持要把茱萸磨成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