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們沒有水泥,沒有瀝青,自然不能修建真正公路,不過十八、十九、二十三臺月球車,都帶有類似挖掘機的機械臂和大鏟子,它們可以自動對行駛過程中的道路進行平整。
於是一條從霍克島基地通往科林環形山內部的“土路”出現了!
這條土路全長約2200米,應該是月球上第一條“公路”了!
透過這條“公路”,三臺氫能源月球車在宇航員的遠端控制下,源源不斷的往霍克島基地輸送水冰和乾冰礦產,不過這些礦產必須得晚上運輸,白天的話,溫度太高,直接在途中就昇華逃逸了……
氮冰甚至連晚上也運輸不了,因為它的凝固點是零下209度,只有永久陰影區才能達到這個溫度,一出永久陰影區,就立即會升華逃逸,而且其地處位置比較深,目前也開採不到……
想要開採氮冰,得製作專門的開採機械,將其在永久陰影區內部就裝在罐中,這樣才能保證其不升華逃逸。
2k
與此同時女王十三號以及其他更早型號的月球車,也都在宇航員以及藍星人員的控制下,繼續對基地周邊藍星進行探索,尋找各種資源和礦產。
在基地正北方1.8公里處,發現一處小型玄武岩鈦鐵礦,品味較高,主要成分鈦酸亞鐵(FeTiO3含量達20%以上,儲量初步估計有80萬噸以上……
這其實並不是運氣好,月球上鈦鐵礦太普遍了,鈦儲量估計超過100萬億噸,而藍星上鈦礦的儲量估計只有20億噸左右……
而月球上的鈦,基本都以玄武岩鈦鐵礦鈦酸亞鐵(FeTiO3的方式存在,所以發現這樣一個小型鈦鐵礦,一點都不稀奇,實際上他們發現的鈦鐵礦遠不止這一個,只是這一個品味最高,距離最近,儲量也還可以,具備較高的開採價值……
西南方向5.2公里處,發現了一座斜長巖礦,儲量約150萬噸,富含鉀、稀土和磷等,不過暫時沒有多大用處。
東南方向2.5公里處,發現了一座氧化鐵礦,儲量約100萬噸,不過品味相對霍克島高品位赤鐵礦有很大差距,只有22%的含鐵量,在藍星上只能算貧鐵礦……
不過這裡是月球,礦產的品味可能沒那麼重要,運輸成本才是關鍵,這個鐵礦距離足夠近,所以它可能比高品位的鐵礦價值還要高!
當然,還有遍佈各處的月壤中的氦3,不過月壤中的氦3分佈比較分散,含量較低,以現在基地的設施和技術,並不具備開採能力,而且藍星目前也沒有研究出可控核聚變技術,提取氦3的意義也不大。
不過等時機和技術成熟以後,可能這才是月球上最重要的礦產,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計為715000噸,而100噸的氦3聚變產生的能量,足以讓全部藍星人類使用一年,也就是說,這些氦3足以讓人類幾千年能源無憂!
而且從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噸氦3,可得到6300噸氫、70噸氮和1600噸碳。
這些副產品,也將是基地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
……
今天週末,先更2章,還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