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閱讀人數要求是13億……
這完全是現階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人數達標,信任率也不可能達標……
不過不用管,何瀟本人也沒想提交這個詞條,只是想測試一下。
在這個詞條裡,他按照之前那篇論文的推測,編寫了撞擊之後,火星環境的變化。
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讓火星表面急劇升溫,平均氣溫達到25度左右,火星上的水冰融化,加上太空岩石攜帶的水冰融化,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隕石坑重新出現海洋,火星擁有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濃密大氣層,由於二氧化碳具有強烈的溫室效應,所以即便太空岩石撞擊的能量在一點點消散,火星表面的溫度也能夠一直保持在25度左右……
撞擊還讓火星核心重新點燃,
火星表面的大氣壓達到了0.95個標準大氣壓,幾乎和藍星表面差不多了。
溫度事宜、有水、有大氣層、有磁場保護,火星上不需要生物圈,也能直接種植藍星植物了……
暫存,詞條閱讀人數飆升到72億……
不礙事,這只是測試。
現在的情況是,他把想要的結果編好了,然後再改變條件。
看看哪一種條件,可以讓這個結果實現的難度最低,那就反過來說明這個條件就是最合適的。
他把太空岩石的質量,從實際的5500億噸,改成了6000億噸。
詞條閱讀人數從72億,變成了71.2億,下降了0.8億……
這說明,6000億噸,是更合適的質量……
改成7000億噸,又下降了1.2億噸……
改成10000億噸,這一次反而回到了71.5億噸……
這說明,最合適的質量,應該在700010000億噸。
最終,他將這個質量,確定在8300億噸。
然後,他透過類似的方式,測定這顆太空岩石最合適的成分比例是水冰52%,乾冰36%,氨冰12%……
他根據這些測試結果,修改了太空岩石372768詞條中的指標。
這也導致了閱讀人數要求增加到了2216萬。
並不奇怪,畢竟新詞條中,不但要改變太空岩石的軌道,還要稍微改變太空岩石的質量和成分,難度更高也就不稀奇了。
說實話,比何瀟預計的還要低一點,看來系統可能推演到了比較輕鬆增加這顆太空岩石的辦法,比如在中途捕獲了一顆或者幾顆類似太空岩石……
2216萬的閱讀人數要求,說實話,通常情況下是比較難以實現的。
但是倘若是重磅新聞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完全有機會在一個月內實現!
這又是一個大計劃。
首先,他讓獵犬帶領一些“觀眾”,把所有對太空岩石372768真實觀測結果知情的研究人員,全部控制住,這個很簡單,都是霍克島的人,安排他們去實驗室、不讓他們上網就行了。
然後,何瀟透過幾個難度很低的小詞條,讓其他國家同水平的太空望遠鏡比如出現故障,無法觀測太空岩石372768,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防止其他幾家出來闢謠……
這種級別的太空望遠鏡,包括霍克島的瞭望者,全藍星只有三家,一家是米國和西洲航天局共同發射的,一家是東國發射的,很容易就搞定了。
接下來,霍克島科學院正式向全球宣佈:火星即將遭受恐龍滅絕級別的超級撞擊,將徹底改變火星生態!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資料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