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他們的歷法裡,火星的一天(24小時37分22.7秒),有13個“火星時辰”。
而每隔4天,火衛一會復位一次,他們以這個週期,為1個“火星小禮拜”……
又以4個“火星小禮拜”為1個“火星大禮拜”,也就相當於是16天……
實際上,這個“火星禮拜”,相當於是藍星曆法裡的“月”的概念……
只不過由於火衛二繞火星轉太快了,一個月的時間只有不到7小時39分鐘,急事效果不太好,所以算了一個週期……
另外他們根據氣候的變化,也大致推算出了火星的公轉週期,也就是一個火星年的時間。
他們推算的一個火星年,是43個火星大禮拜(16天),也就是688天,與火星真實的公轉週期687天,已經非常接近了……
他們也把一年分為四季,春秋冬都是11個火星大禮拜,唯獨夏天10個火星大禮拜。
由於不能整除,這種計時規則誤差很大,時間越長,誤差越大。
但對於出於原始時期的靈人來說,已經夠用了。
藍星的歷法,也是透過多次修訂,增加了各種閏月閏年才變得更加精確,但那都是文明形成之後的事情了。
火星曆法的發現,也讓藍星人對靈人的智力,有了新的認知。
他們似乎比之前表現的要聰明一點啊……
也有人認為,靈人的記憶力遠比藍星人要好,能夠分享記憶,是他們能夠這麼早就創立曆法的原因。
根據目前霍克島的研究,靈人與藍星人比起來,體型更小,力量更弱,但製造能力強,想象力較弱,但是記憶能力非常特殊……
很多人認為靈人獨特的記憶能力,尤其是能夠分享記憶的能力,會讓他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產生“突飛勐進”的效果……
他們的新生體,完全不需要透過教育,就能夠直接獲得成年的知識和技能,這是多麼恐怖的能力……
當然,這只是猜想,具體還要看後續研究,要看他們的記憶分享能力達到了什麼程度,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知識和技能的高效率分享……
現在每隔16天時間,阿魯部落都會來飛船朝聖一次,是個很好的訊息。
可以更好的近距離觀察研究他們……
另外,也要充分利用下火星上現成的勞動力,畢竟火星旅行的運費還是太高,生態圈的成本也太高,目前還不可能大規模移民。
想要快速的在火星上發展,最好的辦法,還是利用這些火星“原住民”。
既然對方把自己當神明瞭,那麼不如將計就計,就當一回神明。
得到了藍星霍克島方面的批准之後,宇航員葉壽穿上了霍克島最新研發的行者四代外骨骼裝甲,比起冒險者系列機甲,它的體型更小,更適合進行一些特別的行動。
同時它也是一套高科技的宇航服,能夠提供氧氣,保持溫度。
火星現在的氣溫,與藍星非常接近,基本不用擔心,主要是氧氣提供……
密閉的外骨骼,經過了嚴格的殺菌防毒,不用擔心傳染的問題。
葉壽本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扮演神明,引導阿魯部落發展!
阿魯部落目前只有19人,住在附近的一座山洞裡。
經過之前長期的觀察,他們只相當於新石器早期人類文明的水平,不過他們的石器和骨器水平,工藝相當的精湛,要比新石器早期的人類文明要厲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