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國人,共治會他是早有耳聞的,甚至因為是精英階層,他對共治會的瞭解要比一般人更多一點,但組織給出的這份資料,還是遠遠超出了他的預估……
在他的印象裡,共治會是一個資本集團,確實能夠透過遊說團、智庫、媒體等多種方式影響很多國家的決策層,但也沒有很多陰謀論裡說得那麼誇張,那些陰謀論實在太假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可能。
但這份資料顯示,這些陰謀論,竟然有不少是共治會自己的人釋出的!
證據很充分。
這就很詭異了。
他意識到了這其中可能存在貓膩。
所以他改變了主意,成為了一名“觀眾”。
一方面是因為希望知道真相,他一直以來都不喜歡共治會,認為他們資本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組成的保守社團,如果能夠揭露他們為人類發展做出一點共享,他是非常樂意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組織給的待遇實在太優厚了,他自己一直過著清教徒式的生活,並不太需要錢,但是他一直在致力的慈善專案,很需要錢。
對於這一次任務,他並不認為有多難,共治會雖然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組織,但始終都在招攬各種政商權貴或者精英人才,只要找到契機,是可以進去的。
不過並不能主動去找他們,那樣太明顯了,容易引起懷疑,要讓對方注意到他,然後主動邀請他。
根據組織給的資料,以及他自己的一些調查,他確定了共治會的偏好。
第一條是信仰宗教,共治會最初是一個宗教元素比較濃厚的組織,雖然後期有所淡化,但組織內部,始終更推崇一些虔誠者。
這一點,他有辦法,雖然他並不是虔誠的信徒,但出生宗教家庭又擁有超強記憶理解能力的他,對各種宗教知識非常瞭解,對宗教理論講解也很擅長。
從這一天開始,他增加了去宗教場所的機率,並且主動講經,由於他舉止優雅、知識淵博、口才出色,很快便小有名氣。
第二條是社交能力,共治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個超級富人俱樂部,他們主動招攬的人才,基本都是在當地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
這點也好辦,他所在的普國公司在江海市本身就很有地位,他能夠很輕鬆的接觸到各界重要人物,以前是他不感興趣,現在他想參加也是很簡單的事。
說實話,光憑他的長相氣質,以及一口極其標準的東國語,他想低調都很難。
很快,舒爾茨·疏勒就在江海市獲得了不小的名氣,不管是東國本地的各界重要人物,還是同樣在江海的西方人,都注意到了有這麼一個英俊優雅又虔誠的紳士。
尤其是在這個紙醉金迷的圈裡,他卻一點兒也不出格,並沒有涉及一些亂七八糟的關係,始終保持清教徒式的恪守,不抽菸,不酗酒,不貪色,不墮落,讓他更加顯得特別。
很快,他便被共治會的人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