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項技術已經可以反過來應用在航天器上了,就是成本稍微高點,還需要稍微降一降……
比起輪式月球車,冒險者一號機一個很大的優勢是攀爬,它的前肢是強健有力的機械臂,能夠扎入月壤或者卡住月岩,將整個身體拉上去,當然這也得益於月球的低重力,在藍星上28噸大怪物想要做到這一點,動力和材料強度都要翻個至少五倍,否則身體可能直接就裂開了……
何瀟駕駛著冒險者一號,在彩虹谷地盡情奔跑,在月壤上留下了一行巨人的腳印!
那是他逝去的青春……
咳咳,畫風好像不對……
緊接著,他又攀爬上了一座2000米高度小型環形山,在山巔之上,盤膝而坐。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所以看到的是無邊的黒寂太空,白天也能隱約可見星星,耀眼的太陽在“月平線”,藍星更是比太陽更加亮眼的藍白龐然大物,搭配月球獨特的地貌,無比震撼人心。
能源不足!請立即返回基地補充能源!……】
突然一陣機械音響起,是冒險者一號機肚子餓了,提醒何瀟帶它回家吃飯……
當然,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緊急,就跟小刀電動車一樣,說是沒電了,其實有一個預留的空間,“沒電還能跑五公里”,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突發情況,造成無法返回基地。
雖然冒險者一號機也有太陽能電池,但是功率太小,也不可能帶大量的鋰電池,所以如果氫能源用完了,駕駛員只能呼叫援救了……
同位素衰變核電池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核電池, 它主要勝在長壽和穩定,也不能成為機動裝甲這種大塊頭的動力來源。
看來是得儘早研究出核動力發動機了,實際上藍星上已經有核動力發動機,本質上就是原子能裂變反應堆,不過由於反應堆的體積實在太大,需要的冷卻水更是量極大,所以只能應用在航空母艦和核潛艇上面。
如果將其小型化,應用在火車、汽車、航天器等裝置上,一直是個難題,甚至認為是不可能的技術。
至於聚變核動力,那得先研究出可控核聚變才行……
何瀟用詞條測試過核動力火箭】,描述中保障安全性,並賦予其超過普通火箭3倍左右的運載能力,結果難度是8700萬閱讀人數要求。
這個難度,以現在何瀟和霍克島的影響力,是有可能的完成,但是耗時會比較長,假的終究是假的,所以詞條任務必須得速戰速決,拖太久可能會出現意外,比如引起了眾多專業人員的注意,那就肯定要失敗了。
可以將其分解,先把現有的核反應堆進一步小型化同時改進冷卻技術……
而可控核聚變】,這個詞條一開始的難度是5.4億閱讀人數要求,何瀟搞出原子彈和氫彈之後,難度下降了一點,變成了5.1億閱讀人數要求……
任重道遠啊!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可控核聚變被研究出來,那整個世界就要徹底大變樣了,星際飛行將成為可能,甚至改造月球火星也沒什麼難度了……
幾乎無限的能源,足以讓整個文明直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