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數要求變成了40233。
根據以往的經驗,何瀟很容易知道,這個難度說明這個推測不準確,於是他把這句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
閱讀人數要求重新變成了0。
這說明什麼?說明這顆太空岩石沒有氨冰或者氨冰很少嗎?
並不一定,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另外一種成分超過了氨冰,但比水冰少……
所以第一句話是與現實有偏差的,第二句話是符合事實的。
這就是詞條測定的難點,很多事情都不是隻有是與否兩個選項。
好在何瀟現在已經很有經驗了,知道其中用詞的重要性。
他想了想,把這句話重新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氨冰以及一些其他物質”。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沒有發生變化。
看來確實除了水冰、氨冰,還有另外一種佔比比較大的物質。
考慮到在宇宙中,水冰和乾冰經常共同存在,何瀟又把這句話改成了“主要成分是水冰、乾冰以及氨冰……”
閱讀人數要求還是0……
這個測試結果證明,這顆太空岩石的主要成份是水冰、乾冰以及氮冰,佔比是水冰最高,乾冰其次,氮冰第三……
可能因為乾冰主要在它的內部,所以科學院那邊沒有分析出來。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
何瀟找來兩位天文物理學家,讓他們進行計算,修改一下這顆太空岩石的軌道,讓其稍稍偏轉,最終撞到火星上面……
兩位天文物理學家不明白他這麼做意義何在,但考慮到對方是公爵,還是很給面子,只用了幾個小時,就按照何瀟的要求,重製了一張軌跡圖。
在這張軌跡圖裡,太空岩石372768軌道發生了很小的變化,最終結果不是與火星擦肩而過,而是直接撞在火星上面……
何瀟命令觀眾好生感謝並且招待這兩位科學家,然後把這張圖上傳到了詞條之中。
閱讀人數要求陡然變成了16401422……
明明在圖上看,只是發生了極小的變化,沒想到竟然直接增加了1600多萬的難度。
也對,畢竟那是太陽系的圖,稍微變動一點點,就代表著偏離了幾百萬公里……
而且那是一顆5500億噸的大傢伙,想讓其偏離一點點,都需要很大的能量……
要不是它原本的軌跡就擦著火星而過,根本不可能做到讓他們相撞……
何瀟又對這個詞條進行了修飾,補充了更多的細節,將詳盡度提升到了55%以上。
不過他並沒有提交,因為他並不確定這一計劃是否真的有效。
畢竟人類對火星的瞭解還太少,對宇宙規則也只是入門,讓大質量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岩石撞擊火星,從而改造火星,這個計劃是否可行,並不能保證。
而且前期估算的5000億噸質量是不是準確,也是個問題,萬一這麼大的太空岩石撞上去,直接把火星的環境給撞得更糟糕了,那就尷尬了。
所以,必須要對這個計劃的後果,進行測試,才能實施這個計劃。
何瀟重新編了一個詞條【火星劇變】
在這個詞條裡,他將太空岩石372768的時間提前了個100年,所以在這個詞條裡,它和火星早就相撞了……當然,它的名字改了,100年不可能還是這個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