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發想了想說道:“方向不同,武道鍛體,重肉身防禦,護住內臟已經是極限,可以力敵刀槍,巨力,但是面對陰邪之物,法力侵襲,力有不逮。而且,上限不同,道兵秘術說是秘術,但是也算是修行法門,練功有成,那麼壽命比同級修士強上一籌,實力也是相對於武道鍛體更加強大。”
徐發這麼一解釋,張子魚心裡也是有了答桉,道家鍛體更加高階,也更加全面一點。
武道鍛體若是能繼續發展,比如某些武道通神的世界,那麼自然而然鍛體功夫也是厲害非常。
徐發拿出了一本陳舊的冊子,說道:“這是道兵秘術,一共三層,分別對應了練氣、築基和煉神的鍛體境界,在往上的返虛部分,只有回到山門和三宮長老兌換,必須有功才能兌換。”
張子魚好奇了,問道:“師叔,難道這秘術當初沒有給全?”
“自然,雖然說弟子下山都會承襲到一兩門秘術,但是一些強大的秘術,不會一次性給完。一個是因為秘術強大,難以修煉,後續功法就算給了,也有可能終生無法觸及,反而增加秘術遺失的風險,因此扣下後部分,等到弟子修煉到了瓶頸再回山一趟;另一個就是功勞和獎勵是相等的,弟子下山歷練,斬妖除魔,給予秘術,本就是師門先予下山弟子的獎勵,若是下了山,不能斬妖除魔,行善積德,那麼還有臉回去領取後半部分麼?”
茅山弟子自然有下山弟子和在山潛修的弟子,潛修的核心弟子數量一般不多,而且多在三宮五觀之中五觀名下,為的是保住茅山傳承。
這些弟子不會參與掌教、三宮長老這些核心領導的爭奪,他們多是生性澹薄,除非是茅山生死大事,一般不會過多幹預茅山事物。
做個比喻,他們就是茅山的根,根埋在地下,維繫著茅山的基礎。
而下山弟子,是茅山濟世的一面,降妖除魔,行善積德,也是歷練弟子,尋訪合適的後輩。
他們是茅山的行走者,是枝幹和果實,茅山的發展依賴於這些弟子的成長。
往往歷練後的弟子心性、見識、修為都會更高,也更加適合帶領茅山發展。
《青葫劍仙》
下山弟子需要行走天下,其中風險不小,因此在築基之後,準備下山之前,都會得到研習秘術的機會,從自己老師那裡習得。
而潛修弟子,想要修習秘術,要求會更高一點,築基三層甚至是五層之後得到老師首肯,才會開始研修秘術,作為輔助修煉。
二者並無高下之分,都是茅山弟子,只能說是性格不同,追求不同,都是自己的選擇。
就像張子魚的師父四目,你要是讓他當潛修弟子,還不如直接弄死他呢。
徐發繼續說道:“你先仔細研究一下,有什麼不懂得就來問我,以你資質,想必沒有什麼大問題。”
張子魚翻開了道兵秘術的冊子,明明只有一本,比起錢開師伯給的那幾本書都厚。
前者是單純的秘術,後者記述的是如何修煉,注意事項等等東西,內容自然更多。
而且張子魚還發現,這道兵秘術當中,除了修煉的方法,還有一些臨時術法。
其中一個就是洗身化兵,名字看不出什麼,但最仔細一看張子魚就認出這是什麼東西了。
這是取巧之法,在身體上以硃砂描畫符咒,然後調動身體氣血,臨時使用道兵秘術的法子,讓一個氣血充沛的武人作為護道之兵。
電影裡面張大膽被徐發扒光光之後,就是用這種方法將張大膽變為臨時道兵,然後方便請神鬥法。
要不然按部就班學習,張大膽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有這麼大的進步,並且還能抵擋錢開隔空做法,鋼針都傷不到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