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修沒專門學過表演,但能做到這個地步,黃博只能歸功於天賦好。
但天賦如此好的丁修,一門心思鑽錢眼裡,為了錢拍戲。
倒不是說這樣不好,出來混,恰飯嘛,不寒磣。
但都入行這麼多年,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藝術追求吧,比如拍一部讓觀眾永遠能記住的電影。
以丁修的資源,他要是專心拍電影,拍好電影,將來的成就是非常高的。
但這廝就是死活不願意。
一副,我就是玩的樣子。
黃博好想打他。
“電影快開始了,先安靜吧。”
楊思唯開口打斷了黃博和丁修的交談。
都是成年人了,想改變對方的想法談何容易,丁修要是願意朝著老藝術家的路子走,早就走了,哪裡還用的著黃博說。
……
鬥牛,看到這個名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貴省那邊的一種風俗。
但這部電影講的並不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故事開頭,抗戰時期,戰火瀰漫,大地哀鳴,有一天,抗日根據地的收到一頭捐贈奶牛,這是給受傷的戰士養傷的。
但因為有任務,需要轉移,根據地的同志把牛交給村裡的人照顧。
起初誰都不願意接受,還透過抓紅豆的方式選出養牛的人,小寡婦九兒幫破落戶牛二抓鬮,最終牛二成為這個倒黴蛋。
有一天,鬼子進村,殘忍血腥的掃蕩過後,村民被全部殺害,只有牛二和奶牛活下來。
在鬼子離開後,又一隊鬼子部隊路過此地,把這當成了暫時休息,養傷員的地方。
肩負著保護奶牛重任的牛二想盡辦法和鬼子鬥智鬥勇……
導演的鏡頭語言用得很好,幾個鏡頭就把主角牛二的內心的悲涼和絕望拉滿。
比如鬼子掃蕩村子後,死人堆裡,牛二一眼認出未婚妻九兒的手,她的手腕上還帶著他家傳的銀手鐲。
除此之外,她的衣服凌亂,褲子被人扒去。
比如他冒死回村救牛,用望遠鏡打探情況時發現旗杆上掛著東西,走近一看才發現是老祖和村長的首級……
一路看下來,這部電影又好笑,又壓抑。
電影的最後,是牛二和奶牛一起隱居在山上,多年以後,根據地的同志路過這裡,牛二含著淚把牛還給他們。
他們沒要,而是把牛送給了牛二。
臨走之際,還幫牛二寫了個牛二之墓,因為一陣大風,紙張被吹亂,成了二牛之墓,充滿諷刺意味。
影廳燈光亮起。
王保強擦了擦眼睛,說道:“不是說鬥牛嗎,牛呢,怎麼不打架啊?”
丁修沉甸甸道:“誰特麼說這是喜劇片的。”
他第一次看這麼壓抑的電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