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的行情是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音樂界和影視界是互通的。
這些年這倆交叉的軌道慢慢平行,不管是歌手還是演員,越發職業化,很少出現演員去唱歌,唱歌的去拍戲這種情況。
但不管娛樂圈再怎麼亂,演員跑去當導演,這種事很少發生。
無他,試錯成本太大。
沒幾個人敢試的。
踏上這條路的人,十個有九個都差點沒上天台。
導演行業和唱歌拍戲不一樣。
演員想唱歌,簡單的很,買一首歌才多少錢,發個單曲就跟毛毛雨似的,火了就繼續發,不火就算了,就當少喝兩瓶臺子。
歌手想演戲也簡單,男一號不好搞,男配角還是比較容易的,一部戲最大的成本也就是時間,最多四個月。
拍個幾部戲,不火就算了,損失也不大。
當導演不一樣。
你要拉投資的。
某個影視公司的簽約導演還好,自己負責拍戲,投資什麼的公司搞定。
但演員轉行當導演的,一般都是自己單幹,哪來的簽約公司。
為了拉到投資,他們得自己先投一部分,其他投資人才敢跟著投,沒人投資的話就自己獨資,全扛。
就目前的行情,拍電影投資幾千萬只能算小製作,但凡有兩個一線藝人,預算就得接近億。
這麼多錢,導演帶頭砸錢,這要是賠了,可咋整啊。
偏偏導演行業還是個比較燒錢的行當,沒點關係的,拍完片子後稽核不透過,不讓播,投資方上上下下都要上天台。
就算能上映,也不一定賺錢,不確定因素太多。
強如鄧朝,也經不起電影撲街的打擊。
撲街一部電影,他未來兩年白乾。
此外還損失拍攝期間的時間,前前後後小一年。
相當於三年白乾。
人生有幾個三年。
“厲害啥啊,就是拍著玩,圓夢而已。”鄧朝很謙虛說道。
當演員的,誰還沒個導演夢,他也是豁出去了。
丁修,徐爭,吳驚,這年頭演員轉行導演的多了,他鄧某人差哪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