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下來,他的戲份也拍的七七八八了。
劇組三大主演,劉德樺,他,劉曄,一百二十分鐘的戲份平攤下來,每個人頭上沒多少。
“丁修,你們公司不得了啊。”
這天,劉德樺拿著手機走到丁修身前,給丁修看了一眼熱搜。
上面是趙麗影的。
一個人霸佔前十中四條。
隨便刷一個話題,不是楊蜜就是趙麗影,或者是盜墓筆記。
普通人看到的可能是熱鬧,但他們這些內行人看到的是資料,是看不見的燒錢。
“你們家楊蜜現在接一部戲多少片酬?”劉德樺好奇問道。
丁修沉思兩秒後說道:“電視劇的話,對外報價是六千五百萬,電影對半砍。”
劉德樺先是驚訝,接著開玩笑道:“我出去接電視劇,怕是都沒六千五百萬。”
丁修輕笑搖頭:“現在的時代,我都看不懂了。”
劉德樺的咖位,早就不拍電視劇了,也很少有人能請得起他。
達不到六千多萬是開玩笑的,按照市場行情,他的電影片酬就有六千多萬。
接電視劇估計要翻一倍。
說楊蜜快趕上丁修了倒是實話。
嗯,電視劇領域。
在電視劇方面,丁修的片酬也就六七千萬樣子,不過他好多年不拍電視劇了,主攻的是大銀幕。
娛樂圈,電影咖才是王道。
而且楊蜜她們的人氣其實是炒作起來的,水分比較大,可能上一部戲火了,有了流量和熱度,短時間內能高一兩千萬片酬。
下部戲撲街,人氣下降,百分之百身價大跳水。
這就跟男人在打撲克的時候嗑藥一樣道理,藥效一過,實力大跌。
終究不是一步一個腳印打拼出來,底子不穩。
而且這種人氣只適合在電視劇領域。
電影領域看的是演技,講的是“業績。”
在電影領域,演技方面主要是看你拿過多少獎,獎盃多,說明演技好,觀眾認可。
“業績”就是票房,這可是實打實的東西,刷的成本很大,一般人刷不動。
主演的電影票房越多,你的商業價值越大,對應的片酬就越高。
丁修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有一天電影片酬能過億。
這差不多就是國內天花板了。
放眼全球也是排的上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