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基礎
醫學院校改革教學內容。
開設醫學生醫患溝通針對性的課程,如《醫患溝通學》、《醫患溝通技巧》等。改革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的基礎上,交換角色,讓學生當老師,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提高自己的能力;情景再現,創設模擬或現實情境.以真實情境為素材、以學生團隊協作為支撐,引導醫學生融入學習環境,加強醫患溝通能力培養。
參加醫學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會實踐部門以及相關老師的組織帶領下,深入社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義工活動,為社區百姓提供醫療谘詢與健康教育服務,這將有助於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尋找到提高溝通能力的最佳切入點。參加臨床見習,在學校學習之餘,參加臨床見習,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臨床見習中,做到“三多”:多看、多聽、多總結。跟隨臨床老師查房,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注重老師和患者交流溝通的方方麵麵。對老師的方法要取其精華,多總結,爭取做到“推陳出新”。
改革考核製度。
開設醫患溝通知識競賽,不定期的舉行理論知識競賽,以訓練和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可效仿英語四、六級考試,開設醫患溝通知識二、四、六級考試製度,作為醫學生在校理論學習的考核,包括情境模擬效果的專家測評法、醫患溝通量表測評法。或者各醫學院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結合成熟量表自行研製符合需求的量表。
加強崗前培訓。
崗前教育可以讓醫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新環境。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對將要實習的同學進行集中培訓,邀請醫務科的法律專家、保衛科的安全管理專家、病案書寫專家、人文素質教育專家等通過專題講座等形式對醫療製度、醫患溝通技巧、醫療法律及醫療糾紛防範等醫療安全進行崗前培訓,使醫學生熟悉醫療形勢,強化醫療的法製觀念,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意識,樹立信心,儘快完成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轉變,適應臨床工作,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在崗前培訓結束以後,醫學生參加客觀結構式臨床考試以檢測醫學生臨床核心技能及態度的考試模式。考核過關者可以進入臨床實習,不合格者則需要再學習。
實習應再加強醫患溝通培訓。
臨床實習正是我們真正接觸患者實踐的機會。在實習中,也要做到“三多”:多學、多練、多交流。向老師學習,向同事請教。多去跑病房,隨時關注患者的情況,多和病人進行真摯的交流;實習結束,由帶教老師進行實習鑒定,包含對醫學生溝通能力的量化鑒定,嚴格評價標準,將溝通能力作為實習合格的重要考核。
項目全體人員為西南醫科大學在校大二學生,其中人就讀於中西醫臨床專業,人就讀於臨床專業,在學校裡我們學習了《醫患溝通學》、《醫院公共關係》等課程,對醫患溝通有一定的了解。
團隊成員均具備相應開展實踐的嚴謹態度、具備客觀辨證看待醫患關係的視角、有較高的團隊意識且分工合理。團隊成員中,有在各大組織擔任職務的乾部;有多次獲得學校甲乙等獎學金的“學霸”;有正在學習心理谘詢師的同學,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有多次參加演講、辯論的同學,溝通能力較強;有長期負責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的季度滿意調查活動以及義工活動,經常與患者進行親密的接觸;且全部同學都在假期進行見習,與患者進行過直接交流而且帶教老師教授了一些方法和提到一些疑惑;這些促使我們團隊從理論到臨床,從策劃到參與,從文字到溝通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使項目的開展具備可操作性。
我們的指導教師可以為我們答疑解惑;學校的圖書館有豐富館藏可供查閱;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大力支持都為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