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崔瀺設下的書簡湖問心局,如果對象換成純粹劍修,武夫,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劍修最是殺伐果斷,隻看手中的劍,殺人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猶豫。武夫更是簡單粗暴,以暴製暴都是常規操作,心裡不會有任何過不去的坎。
這場酒席早早散了,陳平安在顧璨的安排下住進了一間富麗堂皇的屋子,不是獨門獨院,距離顧璨自己的房間挺近。
等顧璨離開後,陳平安開始自省,在嘗試著真正設身處地,站在顧璨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待這座書簡湖。
陳平安試圖回到最開始的那個節點,從講一個最小的道理開始,這是順序學說的第一步,分先後。他也明白了自說自話是行不通的,根本無法讓顧璨認同自己心中的道理,因為兩者的立場不同,經曆不同,見識不同,自然看世界的最根本的脈絡也不同,道理也不是相通的,即使他磨破了嘴皮子,也無法折服顧璨認同。
陳平安經過一夜的思考,也隱約有些明白顧璨的想法了,顧璨若是想要在書簡湖這種地方生存,就要表現的比敵人更壞,更聰明,更凶狠,才能夠震懾住暗中的敵人,減少一些刺殺算計的麻煩,這才是書簡湖的生存之道,是行之有效的道理。
雖然這種道理在陳平安這裡行不通,但是天底下不是所有道理,都被陳平安占了的。而且陳平安認同的道理,也不見得就適合所有的人,所有的地方。
顧璨也沒有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隻是因為他對陳平安的感情極深,在乎陳平安的想法,擔心他會因此而生氣,不得不假裝自己錯了。其實他心中並不認為自己為了生存,為了保護娘親,濫殺無辜有什麼錯。因為書簡湖就是一處混亂之地,沒有外界的秩序規矩,如果他不展現自己的狠辣,根本就震懾不住那些牛鬼蛇神。
在這座書簡湖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殺人,而且要殺得敵人寸草不生,一座島嶼都給鏟平了,不然後患無窮。
在書簡湖曾有很多當時的漏網之魚,幾十年或是幾百年後突然就冒出頭,反過來殺了當年那個人的全家,雞犬不留,屢見不鮮。
顧璨早就在做好了哪天意外橫死的準備,真到了那個時候,顧璨也會認命,不會像那位金丹境婦人般跪地求饒,更不會問敵人的身份,為什麼殺他。
而且,顧璨未雨綢繆,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如何安置自己的娘親後路,雖然因為年齡智慧見識的原因,一時間還沒有想出什麼萬全之策。
陳平安,顧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獨立個體,就拿講道理這事來舉例,顧璨認為講道理就是吵架,就是為了讓處處占理,寸土不讓,用嘴巴說死對方,這就跟打架一樣,要一口氣打死對方。
陳平安認為講道理是為了讓對方認同,他在與人講道理的過程中會自我反省,自我否認,不會認為自己的道理就是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需要設身處地,因地製宜。講道理需要分對錯先後,審大小,定善惡,一個步驟都不能隨便跳過,去與彆人說自己的道理。
陳平安若是自己都沒有想明白,沒有徹底想清楚,說什麼,都是錯的,即便是對的,再對的道理,都是一座空中閣樓。
與此同時,小泥鰍將陳平安遞給他的陪祀聖人的玉牌交給了截江真君劉誌茂,這位元嬰境的大修士不同於顧璨,小泥鰍,見識過人,自然識得這塊刻著“吾善養浩然之氣”的玉牌所代表的意義,當場就傻了,根本不敢摻和陳平安與顧璨的事情,甚至隱隱有想要退避三舍的想法。
小天地之中,四季輪轉,罡風獵獵,三位上五境的大修士盤坐在山嶽之巔,注視著陳平,顧璨各自的選擇堅持,眼中都浮現出了不同的神色,各有想法。
“昨日種種昨日死,今日種種今日生,都是空談。陳平安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的心中賊就在顧璨那邊,他隻要不願拋棄顧璨,就永遠邁不過去自己的那個坎。”
所謂心中賊大致說來,有“名賊”,“利賊”,“權賊”,“色賊”四種。
所謂“名賊”,就是好名。這在讀書人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一般讀書人對權力與財貨都能看破,但卻追求三不朽中,立德,立功,立言,希圖留名後世。
所謂“利賊”,就是好利。這在商賈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商人追求利益,既可利己,又可利人,本是兩便之舉,但若為利而不擇手段,毫無道德底線,就變得利欲熏心了。
所謂“權賊”,就是好權,這在權貴官員身上表現的最為突出,他們既不好色,也不好利,但卻好權,會想儘一切辦法獲取更大的權力,權力到手之後,更是以弄權為能事。
所謂“色賊”,就是好色,這在大多數人身上都可以看得到,好色之心,眾所難免。聖人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土神洲一位大儒就曾經在筆記中檢討自己目屢邪視,認為自己恥心喪儘。
崔瀺臉上皺紋橫生,一頭白發顯得無比蒼老,麵容清瘦,腰背佝僂,好似肩上扛著一座天下,壓垮了他的身體,但是他眼中精芒閃爍,神采奕奕,精神昂揚,奮發向上,充滿了鬥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崔瀺最擅長的就是事功學說,與天地人鬥,最能讓他興奮,這次的問心之局就是與齊靜春,陳平安在鬥法。
此局事關他的根本大道,因此哪怕崔瀺心中無比忌憚周玨的存在,依舊不肯退讓分毫。
齊靜春已經踏入了十四境,堪破世間一切文字障,破了心中賊,因此看著心中賊難破的崔瀺,陳平安,有心提醒自己這位事事算計的大師兄,聲如春風,潛入人心,潤物無聲。
“欲破心中賊,需靜坐明心,自醒,知善惡,知天理。通過自律控製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
齊靜春三教合一,凝煉出了三個本命字,精通熟悉三教精義,已經在十四境中走出了很遠的距離,已然有了立教稱祖的資格,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自身大道的體現。
崔瀺神色微動,心中隱隱有所感悟,但依舊是霧中看花,水中望月,根本大道也就是渴望而不可及,沒有那麼容易就可以破掉心中賊,堪透世間一切文字障,得大自在,大逍遙。
周玨大袖飄飄,眼瞼微垂,掃了一眼苦口婆心的齊靜春,若有所思的崔瀺,搖了搖頭,如金鐵般清越的劍吟聲響徹天地之間,他緩緩開口道。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劍吟傳入了崔瀺的腦海中,化為了億萬劍影,斬滅了崔瀺心中無數雜念,心神為之一清,詩句詩詞落地生根,發芽生長,化為了一顆參天大樹,結出了碩碩果實,讓他陰冷狹長的鷹眸之中浮現出了一種明悟之色,漸漸閉上了眼睛,陷入了頓悟之中,無暇理會外界的變化。
齊靜春見此,臉上露出了驚喜之色,轉頭對周玨拱手抱拳,表示了一番感謝。
“多謝周玨你指點大師兄迷津!”
周玨撇了撇嘴角,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淡淡的說道。
“你不用謝我,我隻是想讓他老實點,少摻和這場問心之局,不要影響了陳平安悟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依,陳平安麵臨這場問心之局,也不全是壞事,雖有可能心境破碎,境界倒轉,但若是他能夠破了心中賊,重塑文心道理,必然會一步登天,境界大漲,日後踏入十四境有望。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玨才會不曾阻止崔瀺設下問心之局,考驗陳平安的道理,道心,因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讓陳平安境界大增。而且退一萬步來講,即使陳平安沒有通過問心之局,還有周玨在兜底,大不了從頭教導陳平安,他破碎的心境早晚也會恢複過來的。
“不破不立,當初齊某人不也陷入了執念之中,若不是周玨你出手相助,今日我怕是早已隕落在驪珠洞天了,哪還有今日的造化!”
齊靜春真心的感謝道,他如何不知陳平安正在經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變化。崔瀺設下問心之局,他與周玨本都可以出手阻止,而且是一定能成功阻止的,但為何他不曾出手,任由崔瀺設下此局,目的就是想要以此為契機,讓陳平安蛻變。
崔瀺布局最是精妙,順其自然,沒有絲毫的痕跡,隻是順水推舟,不曾暗中引導,設計。堪稱無瑕近道,氣韻衝淡,儘精微致高遠,無錯手,無昏招,讓人身在局中而不自知,苦苦掙紮,不愧是大國手。
陳平安顫顫巍巍伸出手,從袖子裡拿出一隻錦囊,這是崔東山囑咐裴錢送給他的,說是在自家先生最生氣的時候,一定要他打開看一看。
陳平安緩緩打開錦囊,取出裡邊的一張紙條,上麵寫了一句話。
“陳平安,請你不要對這個世界失望。”
這句話乃是齊靜春對陳平安所言,是陳平安人生中最重視的一句話,蘊藏著齊靜春對他的期望,也寄托了陳平安對齊靜春的敬仰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