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商家真的很生氣,沒想到這個結局)
(商家:半夜在監獄裡坐起來,不是他有病吧!)
(商家氣的不是被捉,氣的是遇見了他[尬笑])
(假幣商家:一氣之下氣了一下)
——————
這可真是個人才啊。
古人們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這商家可真是流年不利,遇上這樣憨的買家,不過他乾的也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大家一點也不同情,隻是冷眼看笑話。
宋,趙匡胤感歎,果然,哪怕到了後世,也免不了這些錢財造假。
從古至今,隻要有巨大利益的地方就有冒險罪惡伴隨著發生。
自宋發行紙幣開始,製造假幣的行為就愈發猖獗。
趙匡胤乾德元年頒行的《宋刑統》中規定:“諸私鑄錢者流三千裡。作具已具未鑄者,徒二年,作具未備者,杖一百。”
後乾德五年又下詔:“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鎉錢等,限一月悉送官,限滿不送者罪之有差,敢私鑄者棄市。”
對於私鑄銅錢者,不計鑄造數量的多寡,皆處以死刑。
這後世還算寬容了,沒給這叫“洗衣液”的商家判死刑。
不僅如此,為了杜絕作偽,宋朝還嚴格管製幣材,禁止民間私自開采和冶煉原銅、私相買賣銅料、鑄造銅器出賣等等。
這假幣問題真是令人頭疼。
想起之前天幕還有刷到過後世錢財的印刷,那一道道工序,一排排機器,印出來的錢精致靚麗,想不到這樣複雜的工序都還有人能造假。
雖然那個人沒成功,也讓趙匡胤有些警覺,如今可沒後世那樣高端的機器工藝,大宋需得嚴防嚴控。
趙匡胤如今已經立了趙德昭為太子,想著自己年歲已高,又被天幕透露了未來,雖已經在努力調養,也不知還有幾年好活。
不如這事就交給太子,也看看他的能力……
宋代鑄幣有嚴格的工序要求和操作規範之則。
宋代史料之中還有許多錢官因鑄錢質量不合格而遭受處分的記載。
比如神宗熙寧十年,因“改置永平監大爐鑄錢怯薄”,提點浙江等路鑄錢坑冶、太常少卿錢昌武被罰銅十斤,監官侍禁崔坦差替,均受到處罰。
……
明,朱元璋也覺得後人判太輕了,那華強怎麼能這樣輕易就把他釋放了,竟敢公然買賣使用假幣,破壞秩序。
不過,依這個人的腦子,也掀不起什麼浪花來。
朱元璋又雙叒想起了他的大明寶鈔。
洪武七年,大明設立寶鈔提舉司,管轄紙鈔、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專門負責印製寶鈔。
洪武八年,實行推廣大明寶鈔。
洪武十三年時,廢除中書省,鑄幣權歸屬戶部所有。
《大明律·戶律》中規定,“凡民間買賣諸物,及茶鹽商稅諸色課程”時,寶鈔與銅錢“相兼並使”,相互等價,稅收部門必須“收受”,否則“違者杖一百”。
對於民間偽造“寶鈔”的行為,“不分首及從窩主,若知情行使者,皆斬,財產並入官,告捕者給賞銀二百五十兩。若將寶鈔挑剜補輳改描,以真作偽者,杖一百,流三千裡”。
寶鈔在市場上流通的時候,可以在背麵寫上自己的名字,用來證明這是自己的,並且嚴禁偽鈔,如果有擅自違者,罰沒。
嗯,目前的朱元璋覺得他的政策並沒什麼問題。
明朝初立,正處於百廢俱興之際,為了解決國庫不足的問題,朱元璋發明了著名的“大明寶鈔”。
起初,明朝的經濟確實得到了巨大的成長,不論是對外戰爭所需錢財,還是內部發展所用資料,於是嘗到了甜頭的朱元璋加大了“大明寶鈔”的發行量。
但是吧,他有時候琢磨著又有些不對,錢真的這麼好弄嗎,怎麼感覺有些虛呢。
但也沒出什麼大漏子,所以朱元璋還是繼續印著,邊印邊瞎琢磨。
錢真的能這樣“無中生友”?管他那麼多,先辦著吧,反正朝廷確實是有錢了!
……也不知天幕會不會說一說,讓他多些頭緒。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