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安史之亂(中)_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_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96章 安史之亂(中)(2 / 2)

哪怕知道的人不少,也不會有人如此明目張膽大咧咧的到處宣傳。

但天幕所有人都看到了,哪怕對天幕不甚關心的人,聽到這樣勁爆的消息,也免不了抬頭觀望。

麵對朝臣關心中帶著異樣的眼神,李世民含淚咽下一口血。

……行,這個李隆基就是來克他的,每次一聽到李隆基的消息準沒好事。

……

【就在此時,整個國家乃至全世界遇到了一件決定世界走向的大事,也就是怛羅斯戰役。

強大的唐帝**隊,在高句麗大將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率領下,滅掉了車遲國和石國等一眾小國之後。

遇到了同樣處於極盛時期,正在擴張的大食,也就是處於阿巴斯王朝時期的阿拉伯帝國。

它擊敗東羅馬帝國,滅掉薩珊波斯帝國之後,版圖與唐接觸。

阿拉伯軍隊幾次襲擾唐軍失敗之後,高仙芝決定主動出擊。

可是孤軍深入的萬唐軍,遇到了萬阿拉伯軍隊的圍剿。

加上唐軍內部附屬**隊臨陣倒戈,唐軍幾乎被儘數剿滅。

隨後,雙方在前前後後你來往的襲擾中,認識到了彼此的實力,即進攻不成,防禦尚可。

所以兩國放下兵刃,建立了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

雖然從整個曆史角度來看,這隻是一次規模不大的邊境衝突。

但自此,中、國停止了向西的征伐。

武力擴張並用文化統治的大中-國化進程結束。

因為意識到兩個大國的存在,西亞中東各國開始從心理上不再一味依附大唐。

雖然後來有蒙古的擴張,但卻沒有多少中華文化的滲入。

對世界而言,那更像是一次突如其來的重裝係統。

要說有什麼積極意義,可以說歐亞大陸的舊勢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蒙古鐵騎掃除,給本土的新勢力新思想留出了生長空間。】

(阿拉伯帝國當時橫跨歐亞非三大陸)

(當有兩個強權時,小國就可以橫跳了)

(我們是遠程交戰,補給跟不上)

(換個角度,阿拉伯的東進也結束了)

(高仙芝儘力了)

(唐和阿拉伯帝國打了次就輸了次,還是阿拉伯慘勝)

(戰前高仙芝帶數萬大軍翻過帕米爾高原,你說嚇不嚇人)

(有什麼用呢,安史之亂,一切都結束了)

(假設恒羅斯之戰後,玄宗把安祿山扔西域去[狗頭])

(我感覺要不是安史之亂高仙芝還想打回去)

(高仙芝封常清殺出重圍回去就整備兵馬準備回去找場子,結果安史之亂連人帶兵調回長安了)

(安西都護府準備找場子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安西軍內調,從此西域斷絕近千年)

……

李世民皺眉,之前天幕屢次提及大食,不過吐蕃如今才是唐的心腹之患,他便先派使者出去探一探究竟。

使者傳遞消息也需要時間,事有輕重緩急,天幕出現後,政務日益增多,李世民也無法事事關心。

沒想到這阿拉伯帝國竟變得這般強大,橫跨歐亞非?

不過大唐也不遑多讓,並不弱於下風。

要不是安史之亂……李世民拳頭硬了。

哪怕王朝興亡在所難免,他也不想大唐亡的太難看。

後人都說了,這不隻是唐朝的轉折點,甚至是曆史的轉折點,華夏的心態和地位都有了變化。

後世這種觀點實在讓李世民心中難安。

想想五胡亂華,中原內亂,周圍必定會趁機搗亂,這些都還是王朝末年的景象。

可大唐,為何在盛世還能掀起這樣大的動蕩。

歸根結底,除了李隆基,是不是還有其他錯漏?

是哪些政策不妥當了嗎?

藩鎮權力過大,李世民時期還沒有節度使這個官職。

他的府兵製原則是不兼統,不久任。

將軍領兵打仗回朝廷,士兵打完仗解甲歸田。

節度使是李治武則天時期才出現的。

但李世民對於這個製度也能理解,疆域太大,又不似後世發達,若不設節度使,對於邊緣地帶又該如何管轄。

或許後麵的皇帝不懂製衡,權力給的太過了?

還是丟失了民心?

李世民已經在命官員努力安撫河北地帶的民心了,但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李世民是個肯聽勸的人,哪怕勸諫說的難聽,他再不爽也會忍著聽一聽,特彆是這樣的國之大事。

雖然有叛軍,但也有心向大唐之人。天幕已經提到過很多忠臣良將了,每每想起他們的堅守和結局,李世民都難掩心酸。

這樣對比下,顯得大唐太不是個東西了。

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看到這個高仙芝封常青,他心中升起一絲希冀。

這也是大唐的良將,後人對他們還算維護,這兩人總能得到善終了吧!

那句忠臣總是不得善終實在是刺的他寢食難安,全天下都在看著呢,再這樣下去他如何麵對朝臣和百姓。

……

明,朱棣看著天幕上的阿拉伯帝國,若有所思。

他周圍全是翻閱典籍的官員,一旦他想看什麼內容,周圍人就會遞上相關史書。

的這個戰役是唐與阿拉伯的第六次交戰,萬唐軍轄萬番兵翻雪山過草地千裡奔襲,境外作戰。

在怛羅斯與0萬大食軍隊大戰五日,不分勝負。

之後萬番兵忽然臨陣叛變,導致戰敗,此戰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不過大食軍隊也不樂觀。戰死萬,損傷近0萬,失去追擊戰鬥力。

戰後,唐朝的邊境線並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安史之亂發生,大唐陷於內亂,抽兵出中亞,唐在蔥嶺以西的軍事存在才從此結束。

不過蔥嶺以東的數千安西四鎮唐軍,孤軍堅守了西域四十年。

看到這些,朱棣也不免動容,他是在馬背上打打殺殺過來的,對於武將很有共情之感。

他看著侍衛遞上來的史書,想到安史之亂與這些將領的結局,搖頭歎氣。

接著,又聽到的“武力擴張並用文化統治的大中-國化進程結束”。

他的歎息卡在喉嚨裡,發不出來了。

為何結束了,元宋他可以理解,難道大明做不到這樣嗎。

我泱泱大明,竟比不過漢唐?

朱棣想起之前天幕提到的世界兩級。

漢與羅馬,唐與大食,明與奧斯曼。

其他地區也在發展,若是止步不前,就會被丟在身後。

這個奧斯曼如今發展到什麼地步了,為何大明一朝,始終達不到唐朝的巔峰?

是對外政策還是對內政策的失誤嗎。

朱棣不甘心。

:..0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敢讓太子受委屈,醫妃殺瘋了 萬古神帝 [綜恐]這見鬼的無限求生 原來我才是那年獸 38歲上大學,兒女同班當同學 抗戰從穿越川軍電視劇開始 仙業 穿書七零:惡毒女配創飛重生女主 戰神文鴛 亮劍:平安大戰,我帶個團幫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