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是土地改革。這是“王莽改製”中重要的一環,王莽將天下所有的土地收歸國有,分給百姓耕種,並且禁止私人進行土地買賣。
第三,禁止奴隸買賣。西漢時買賣奴隸的問題十分嚴重,王莽下令禁止買賣奴隸和女婢,企圖讓奴隸製度自然消滅。
除此之外,王莽還發明了一種測量用的卡尺,這種卡尺精準度極高,除去材料的差異之外,無論是原理還是構造,都和如今的遊標卡尺(16世紀左右歐洲人發明的)差不多。
……
因為這一係列超前的製度和發明,所以許多人便戲稱王莽是“穿越者”。
可惜王莽太過理想主義,他觸犯了豪強大地主的利益,當然會遭到反對。
另一方麵,改私人奴婢為“私屬”,並不是釋放奴婢,而是在法律上使地主擁有私人奴婢合法化,隻不過不準買賣罷了。
王莽在“抑兼並”的口號下,壟斷了全國工商業。他任用商人為官。這些人與郡縣官吏勾結,弄得“府藏不實,百姓愈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先後實行五次貨幣改製,而新舊貨幣之間的換算比例又極不合理,搞得社會經濟混亂不堪,不僅觸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更給人民帶來了苦難。
為防止私人“竊鑄”或拒絕使用新幣,王莽又以嚴刑峻法,每進行一次改製,就有大批老百姓破產,成千上萬的人受處罰。
當時因犯各種罪而被押送到長安的人,一次就達十萬之多。“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涕泣於市道”。
……
王莽企圖通過“托古改製”遏止土地兼並和奴婢數量的惡性發展,緩和矛盾。
然而,事與願違。“改製”成了一場浩劫,非但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引起了各階層的不滿和反對。
為了轉移視線,新朝又多次挑起對外戰爭。
這不但激起了他們的反抗,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也把內地人民推向苦難的深淵,“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餓死者十七八”。
……
李世民想起那短暫的新朝,若有所思。
這王莽的某些舉措,和“共產”倒是有些相似,可惜比起後世的遊刃有餘,王莽顯然是太理想稚嫩了,也不適合當時的狀況。
也不知那蘇國的解散與王莽新朝的覆滅,又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明,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他真是被後人逗笑了。所謂的“懷念”方式,就是釘死人家的棺材板,然後老想著燒隻“鷹醬”下去陪人家?
好好好,這樣的喪葬習俗,不愧是我華夏後人!真是傳統的執念啊~
不過,後世不是沒有皇帝了,怎麼那個蘇國還各個有廟號諡號?
什麼高祖、慈宗、穗宗、勳宗……甚至連獻帝都出來了。
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
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
文資有成曰獻,敏惠德元曰獻。
聖哲有謀曰獻,賢德有成曰獻。
智能翼君曰獻,學該古訓曰獻。
“獻”看似是個美諡,但從後人嘴裡說出來,老感覺怪怪的……
想起“漢獻帝”,朱棣有些沉默。
好叭,估計又是後人的奇思妙想,這些稱呼,都讓他開始好奇起這些人來了,得是做了什麼事,才能擁有這些稱號呢。
喜歡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