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小朋友,其實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不需要病理檢查來確診,依據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
隻是手術中任何切下來的器官和組織,都要進行病理檢查,這是醫學常規。
宋子墨正好借這個機會,研究一下這種少見的局灶性慢性骨髓炎的病理表現,也看看手術是否真的徹底切除了病灶。
為此,宋子墨讓病理科幫忙,將整段取出的骨栓,做出了幾十個病理切片,這樣可以對整段骨栓進行細致地觀察。
病理切片在顯微鏡下,低倍鏡下切切片成同心圓的三明治表現,最中心的是壞死骨,壞死骨的周圍是感染骨組織,最外一圈是正常的骨組織。
高倍鏡下,視野如同一幅抽象派圖畫,壞死和感染骨組織裡麵,可以看到少量浸潤的淋巴細胞,而正常的骨組織則沒有淋巴細胞。
從這幾十張病理切片來看,每一張都是類似三明治結構,也就是楊平從病人的影像圖片,進行了精準的判斷,規劃了手術中使用的環鑽直徑,手術時一次到位,將整個問題骨組織全部拿掉。
即使用手術機器人來做,也無法做到如此精準,因為手術機器人無法替代術前主刀醫生的臨床判斷,它隻是一個被動的工具。
宋子墨看完切片,確實,看久了眼睛不舒服,他讓徐誌良過來看,高橋做好準備。
這種看病理切片,楊平在係統空間的輔助檢查培訓,已經接受魔鬼式的培訓,彆說看病理切片,整個病理切片的製作,每一道工序他都親自做過,非常熟練。
他現在隻不過想把一些經驗傳授給宋子墨和徐誌良,讓他們也掌握如何看病理切片,他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夠比病理科專家更厲害。
徐誌良接觸病理切片沒有宋子墨那麼多,他是讀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看過一些,臨床後幾乎沒有什麼接觸。
徐誌良坐到工位,開始看病理切片,高橋坐在他旁邊,下一個就輪到高橋。
宋子墨接到唐菲的電話,她帶著藤原美雪已經到病理科的門口,他們也想進來看看。
藤原美雪這段時間,跟唐菲相處得很好,她也很想跟著楊平,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尖端技術。
宋子墨出去將兩人接進來,她們安靜地坐在旁邊,藤原美雪向楊平打招呼,楊平微笑以示回應。
鏡檢室內靜悄悄的,工位上的醫生都認真地在看病理切片,偶爾有人出去上洗手間,幾乎小跑出去,小跑進來,進來後沒有休息,繼續坐在工位上看病理切片。
每天的任務要是不能完成,就會堆積到第二天,第二天又會收到很多標本,這樣疊加累積,隻會越來越多,而且病理科醫生比較難招,一般學醫的都喜歡臨床,很少有願意學病理的。
所以,大醫院的病理科沒有臨床科室那樣競爭激烈,弄到非博士勿敲門的地步,病理科即使碩士研究生也有機會進來。
有個年輕醫生突然起身:“看到關主任和石主任沒?”
“應該在隔壁看冰凍切片,剛剛送來好幾個標本做冰凍的。”另一個醫生回答。
“這個小孩的,麻煩你幫我看看,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年輕醫生請另一個資曆更老的醫生幫忙。
資深醫生過去幫忙看了一會:“這個好像沒什麼,我也看不出,等兩位主任過來再說吧。”
楊平在旁邊休息,聽到了醫生的困惑,純粹給予技術幫助:“我幫你看看?”
資深醫生抬頭,看著楊平,將信將疑:“要不,你幫忙看看?”
隻是好奇,這位骨科博士真的會看病理切片?還是胃腸道的病理切片,對他是否真的會看,沒抱任何希望。
資深醫生讓出位置,楊平坐下來,看了一會:“食管鱗狀上皮內可見淋巴細胞浸潤,很可能是克羅恩病,有其它部位的切片不?如果胃鏡和腸鏡活檢也有類似改變,可以診斷為克羅恩病。”
正專注工作的病理醫生都抬頭,宋子墨、徐誌良、高橋、唐菲和藤原美雪也朝楊平看來。
“看我乾什麼,就是這麼回事,食管鱗狀上皮內淋巴細胞浸潤,是克隆病在食管粘膜的輕微表現,還有消化道其它部位的切片不?要不,我幫你一起看看?”楊平沒想到自己開口,引來這麼多目光。
一個骨科博士,坐在病理科的鏡檢室,指導彆人病理科醫生看切片,剛才那個資深醫生,十年的經驗應該有吧,人家不奇怪才怪。
資深醫生愣了一會,從一個大玻片盒子裡,挑出兩塊玻片,交給楊平。
楊平將玻片一塊一塊地放到顯微鏡下,看後說:“胃黏膜局灶增強性胃炎,回腸末端黏膜有局灶活動性炎,沒有疑問了,診斷為克隆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