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掌握世界主要銀礦成為土豪後,不甘示弱的英國站出來反對,推出了《金本位製度法案》,想讓黃金成為世界的主流。/br正是英國的這一決策,黃金的時代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拉開了序幕。/br當英國想在金融領域單挑全世界列強的時候,美國加州突然發現了大量金礦,掀起了那一時期沸沸揚揚的“淘金熱”。/br1848年之後,美國黃金的年產量從原本的4.3萬盎司猛增到三百萬盎司,世界上憑空多出來了一大堆黃金,而剛好喜歡自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也包括其所屬的澳洲、南非、加拿大在內的一堆殖民地推廣金本位,黃金開始逐漸獲得了不少在經濟學上的地位。/br但是,此時的法國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金本位。/br當時一心想要恢複法蘭西第一帝國歐洲陸上霸權的拿破侖三世覺得自己用的金銀複本位製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而且妄想讓自己家用的法郎能夠成為世界貨幣,同時還想著順便去懟一懟英國。/br但是,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法國實在不濟,最後得到的隻有一場空。/br法國為了製霸歐洲開始挑釁旁邊正在完成德國統一大業的普魯士王國,也就是“普法戰爭”,然後囂張的法國就輸了,戰敗後的法國不但因為割地賠款而經濟衰弱,還讓法國把歐洲霸權給了德國,而且又因為德國拿了法國兩億英鎊的黃金,導致德國也開始加入了金本位大軍。/br歐洲數一數二的兩個大國因為手握大量黃金選擇金本位製度,其他國家也被影響,加快了歐洲金本位的速度,黃金開始順風順水地代替白銀。/br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則是沒有這麼多煩惱,因為家中礦多,不管是金礦還是銀礦,都是許多。/br隻不過在內部,金銀礦主之間也為此爆發激烈爭奪。/br在歐洲大勢已成的情況下,美國也逐漸放棄銀本位,靠向金本位製度。/br不過即便如此,為了彌補銀礦主的損失,美國財政部仍然會定期買入大筆白銀作為儲備。/br因為一場戰爭的賠款,導致金本位順勢而起,這哪裡是魏廣德能想到的。/br“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br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則可淺可深,治法在吾掌耳。/br如欲深北,則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則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則南北堤兩束之,衝中堅焉,而中自深。/br此借其性而役其力也,功當萬之於人。”/br此時的魏廣德真正翻看河道總理萬恭的奏疏,年前萬恭完成疏浚京密運河,於是朝廷又派他去南直隸和江治一起治黃。/br江治的任務當然主要是開鑿迦運河,而萬恭則是治理黃河河道。/br而魏廣德手裡的奏疏,則是萬恭所奏治黃之策,提出要根據水性、順乎河道大勢、因地製宜的治理原則,有效地指導了治黃工程的進行。/br“南北堤兩束之,衝中堅焉?”/br魏廣德看到這段,眉頭就是一皺。/br話裡的意思魏廣德明白,就是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從而達到清淤防洪的目的。/br隻是讓他不明白的是,這好像就是後世網上說的神乎其神的束水攻沙法吧。/br不過,魏廣德可不認為束水攻沙真能治理黃河。/br儘管在理論上,“束水攻沙”能有效減少黃河的河患,但現實中的水流無法完全帶走所有的泥沙,總會有一部分沉澱下來,最後依舊會淤堵。/br在上遊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br一個念頭出現在魏廣德腦海裡。/br讓萬恭繼續治理黃河,順便讓他負責黃河上遊植樹造林的差事,理由就是減少因下雨流入黃河的泥沙量。/br不過就在此時,魏廣德忽然冒出另一個念頭,那就是在黃河中、上遊建水庫蓄水。/br都說黃河河沙多,河沙怎麼來的?/br還不是降水帶來的,在暴雨之後,彙聚出巨大的水流帶在泥沙。/br若是黃河中上遊的水量不那麼大,比如在中上遊建立一些水庫,在黃河流域雨季時蓄水,那搬運到中下遊的泥沙是否會少一些?/br要知道,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其實是在中遊段,而危害體現在下遊。/br中遊的降雨控製不住,可是上遊卻是可以適當控製的。/br要建立後世那樣蓄水巨大的水庫,就現在大明的技術能力來說有些困難,可魏廣德想到後世長江中下遊專門劃出蓄洪區,也就是利用低窪地區分蓄超過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額洪水的地區。/br隻要黃河的水量能夠控製在一定範圍內,蓄水不僅可以解決西北地區的農業用水,或許對下遊也會有好處。/br黃河每年搬運的泥沙總量可不是固定的,是根據數量決定。/br水少,則泥沙搬運量就會減少,造成的淤堵自然就沒那麼嚴重。/br此時,不知不覺中,魏廣德已經用後世的眼光開始通盤考慮黃河流域的水患問題。/br中遊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還黃河海晏河清,不過是所謂專家的臆想。/br黃河攜帶巨大的泥沙與其說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在魏廣德看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西北的沙漠和戈壁,每年西北隨風而來的泥沙堆積在那裡,有一部分被水流帶走。和水土流失關係有但不大。/br能治理沙漠和戈壁嗎?/br後世都辦不到,更彆說現在大明朝了。/br古人用分流的辦法,其實也不失為減少河道泥沙的一個妙招,隻不過泥沙始終在那裡。/br萬恭提出的束水攻沙法,貌似適合在下遊使用,可黃河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中遊河段,難道也搞蓄洪區?/br搞出蓄洪區也不是不行,隻怕用幾年就得換地方,還是得不停的換。/br因為每次蓄洪帶來的泥沙會墊高那裡的位置,最後無法蓄水。/br魏廣德拍拍額頭,黃河雖然孕育了中華文明,可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不小的麻煩。/br夏商周時期,麵對水患就是不斷的遷徙,商朝貌似就幾易都城,應該就是躲避水患的影響。/br河,黃河/br秦漢以前,其實那時候人們稱呼黃河一般都是“河”,若是前麵加上什麼河,那往往就不是指黃河,而是其他河道。/br也就是在秦漢時期出現黃河的稱謂,之後就一直流傳下來。/br但是,這並不是說秦朝以前黃河就不“黃”,春秋戰國時期黃河其實就已經渾濁,已經是條“黃河”,隻不過古人當時並沒有加上顏色。/br所以,什麼毀林開荒導致黃河水變黃,其實都是無稽之談。/br想了很多,魏廣德乾脆又拿紙專門寫了一份文書,並不是票擬,而是打算發給萬恭看的,畢竟他是河道總理,首要任務就是治黃。/br把自己的想法寫給萬恭,讓他自己斟酌著行事。/br至於他那份奏疏,魏廣德有些猶豫,不知該如何票擬。/br猶豫間,魏廣德乾脆就把奏疏放到一邊,暫時不做票擬,準備晚些時候在和張居正、呂調陽商議下,看是否讓萬恭試行一下,看看效果再說。/br時間一晃就到了下午,張居正派人來請魏廣德過去。/br魏廣德拿起那份萬恭的奏疏,邁步走出值房,隻是在門口吩咐蘆布收拾下值房,已經批示過的奏疏送到中書那邊登記,一並送入宮中。/br進入首輔值房後,呂調陽先一步過來。/br顯然,今天他手裡沒多少奏疏,或者都是比較簡單的奏疏,容易批示。/br和兩人行禮後,魏廣德坐在張居正下手左側,和右側的呂調陽相向而坐。/br寒暄兩句後,魏廣德就把萬恭的奏疏遞了上來,說道:“此是河道總理萬恭所上奏疏,涉及治黃之事,諸公看看再說吧。”/br魏廣德不好細說,所以直接把奏疏交給張居正。/br張居正翻看一番後,看到並沒有魏廣德的票擬,還不解的看了他一眼。/br一般來說,就算拿不定主意,閣臣也會寫一份票擬,表達自己的態度,可是這份奏疏魏廣德並沒有表達,似乎說明他對萬恭這份奏疏有些不滿。/br但是也不對,萬恭這個河道總理可是魏廣德的老鄉,沒聽說他和萬恭有矛盾。/br張居正放下心思,仔細看完萬恭的奏疏,並沒有遞給呂調陽,而是低頭思索起來。/br好一會兒,才察覺貌似自己失態了,是趕緊把奏疏遞給呂調陽,讓他也看看。/br“善貸,你怎麼看?”/br張居正交出奏疏後,就看向魏廣德問道。/br“想法很有新意,不過總感覺不能真正解決問題。”/br魏廣德直言道,“他想束水方式衝刷河道中淤積的泥沙,隻能說可以衝走一部分,依舊會留下一些,常年累月下來,河道早晚還是會淤堵。/br這樣的辦法,我覺得對於治理黃河,怕是效果不會很大。/br束水攻沙還有特彆壞的一點,那就是要縮窄水道,若是暴雨之下水量猛增,很容易導致黃河決口,進而一發不可收拾。/br實際上,現在治理黃河,根本還是在於保黃還是保運,就朝廷來看,自然是希望保住運河暢通,不受黃河侵擾,但實際上卻是很難的。”/br說道這裡,魏廣德從袖中抽出自己草擬的公文,遞給了張居正,說道:“這是我看了這份奏疏後想到的黃河治理辦法,隻是一些想法,打算讓萬恭看看,也不知道是否對治理黃河有用。/br畢竟,我沒有治過水,對其中利弊不甚明了。/br治水的行家,還是隻有在工部裡找,到時候讓他們這些行家看看,或許會對他們有所啟發也說不定。”/br“哦,我看看。”/br張居正其實也不懂治水,他並沒有接過這方麵的差事兒,都是交給工部處理。/br但是聽到魏廣德對治黃有些想法,所以他直接拿過魏廣德遞來的信紙,低頭仔細看起來。/br兩人的對話,一邊的呂調陽自然聽在耳中。/br萬恭的奏疏他已經看完了,和魏廣德類似的想法,此法能不能行,還真不好說。/br“善貸。”/br呂調陽對魏廣德道。/br“和卿兄,有話請說。”/br魏廣德向呂調陽拱拱手說道。/br“萬恭既然寫了這份奏疏,我想他是有打算試試這個法子的。”/br呂調陽開口說道。/br“是啊,他上報此法,卻隻說是聽一個秀才的建議,而不說秀才是誰,其實也是想要保護他,讓他免得遭受朝廷攻訐。”/br魏廣德自然也看得出來,這束水之法,實際上萬恭應該是持肯定的態度。/br如果都不能說服自己,他是斷然不會上奏的。/br“你先前所說的擔憂,我想萬大人應該是考慮好了的,隻是奏疏中沒有詳說。”/br呂調陽繼續說道。/br“哦,和卿兄是支持此法試行?”/br魏廣德聽出來了,呂調陽似乎支持萬恭試試這束水攻沙之法。/br呂調陽點點頭笑道:“正如你剛才所說,他是治水的行家,所慮應該比我們深遠才是。”/br聞言,魏廣德做出恍然大悟狀點點頭,滿臉都是極為認同的意思。/br“伱這在黃河沿線設置蓄洪區分泄洪水.”/br正這時,張居正已經大略看完魏廣德的想法,對其中設置蓄洪區似乎有點想法。/br魏廣德和呂調陽看向張居正時,見他有思索片刻才問道:“你這是參考長江沿岸有多個大小湖泊而想出來的辦法吧。/br想法雖好,可黃河畢竟不同於長江,那裡沒有那麼多泥沙。/br在黃河沿線想要通過湖泊蓄水,怕是一次洪水過後,就不能用了。”/br“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黃河泛濫之時,其實皆是因驟然猛增的雨水之故,若不能想法分流這些水量,所攜帶泥沙到了下遊,可不就危害更大。/br我其實也知道,此法早前治理黃河時的分流之法也是類似的考慮,不過他們分流多是在下遊分流泄洪,我想的卻是在上中遊蓄水存水。”/br魏廣德說出他和之前治黃辦法不同的地方,“以我看來,治黃不止要治水,還要治地。/br《國語·周語下》靈王二十三年,太子晉諫曰:“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鐘(聚)也。”/br山陝之地不似內陸,雖山川縱橫卻草茂林密,那裡據說光禿禿的,仿若黃土之地,大雨衝刷山地帶走泥沙進入黃河,將好好一條大河染上顏色。/br我意,既然要治黃,那就從上遊開始,先控製水量,蓄水灌溉上遊沃土。/br中遊則沿河種植草木,希望能保護泥土,同時山陝鼓勵植樹,禁止毀林。/br古人尚且知道不墮山,何況今乎。”/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