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嶽飛與楊再興尚能在前線抗擊金宗,辛棄疾卻空有一身將領之才,卻被安置在後方,擔任一個微不足道的通判職位!
對於人才而言,沒有比這更大的浪費了!
若這辛棄疾生於他的大明王朝,他斷然不會讓這樣的大將之才屈就地方官吏之職!
讓一把絕世神兵,就這樣在府庫之中生鏽、腐朽!
......
大漢...
"豈料,辛棄疾此生,便要如此黯然隕落於塵埃之中麼?"
凝視著仙界榜單之上,始終未能有所建樹的辛棄疾形象,霍去病不禁輕聲哀歎。
他最為憂慮之事,終究化作了現實。
辛棄疾,縱然懷揣宏偉抱負與通天才能,卻困於亂世,英雄無處施展拳腳!
因那南宋帝王,沉迷逸樂,偏安一方,絲毫未曾存有過收複失地的雄心壯誌。
於是,辛棄疾的命運,隻能隨南宋政局蹉跎,難儘其才!
其結局,注定是一場悲歌!
但就在這一刻,那仙界榜單的畫麵中,赫然顯現了異變!
趙構,竟然將皇位傳位於儲君趙昚!
趙昚登基之後,年少英姿勃發,豪情滿懷,毅然決然地籌備起北伐之戰!
得知此事的辛棄疾,欣喜若狂,以為自己馳騁沙場、斬敵立功之時終於來臨!
然而辛棄疾怎麼也想不到,此次北伐之戰,竟然絲毫未見他的身影!
隻因其“歸元子”的身份,南宋帝王與其朝廷上下,對他始終持有深深的猜忌與不信任。
所謂“歸元子”,便是指那些曾淪陷異族統治區域,而後重返華夏故土的修真者。
辛棄疾未曾料到,自己曆儘千辛萬苦,投身南宋,滿腔熱血欲為國家效力,卻遭遇這般冷遇!
這般的寒心之事,令其痛徹心扉。
結果,這場宋軍北伐之戰,由於主帥間的勾心鬥角,終致全軍覆沒!
十二萬修真士卒玉石俱焚!
南宋政權被迫與金國締結“鴻興和約”,暫時停戰。
辛棄疾趁此南宋軍隊慘敗之際,向南宋皇帝趙昚呈上了《靈芝十篇》,詳述治國強軍之策!
然而,剛剛遭受重挫的南宋皇帝趙昚,早已失去了再度征戰的決心,鬥誌消磨殆儘。
辛棄疾獻上的富國強兵妙計,仿佛落入深海巨淵,杳無聲息。
辛棄疾依然在外域州縣間頻繁調動,始終未能得到朝廷的召喚。
然而,這位秉持氣節、期望建功立業的辛棄疾,斷然不會屍位素餐,虛度光陰。
凡是他任職之處,無論任期長短,總會留下一番成就,無論是治軍還是理政,皆備受讚譽。
在此期間,辛棄疾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太乙真人賦-記江西臨川靈岩壁》:
“青嵐台上清江水,波濤中淹沒多少修行人的淚滴。”
“向西北遙望故都長安,隻見重重疊疊的山脈令人惋惜。”
“青翠的山巒擋不住滾滾東逝的江水,究竟何時才能東流直上,再現輝煌?”
“江邊傍晚時分我心中愁緒萬千,深山裡傳來鷓鴣鳥的叫聲,似乎也在為我歎息!”
詩作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憤懣不滿,以及自身雄心壯誌卻寸步難行的無奈愁悶。
不甘沉淪的辛棄疾,在任湖南安撫使之職期間,秘密組建了一支名為“龍翔軍”的精英隊伍,傾力操練。
使得這支龍翔軍,成為了南宋時期最為剽悍的修煉者軍團,金人聞之色變,膽顫心驚。
然而,奮發向上、直言不諱的辛棄疾,卻成了南宋朝堂上的一股逆流。
旋即遭到同僚排擠,被剝奪官職,退出政壇。
直至新一代君王登基,權臣韓侂胄得勢,重新啟用主戰派賢士,辛棄疾才有機會再次入朝為官。
他被任命為浙東安撫使!
這對於步入垂暮之年的辛棄疾來說,無疑是精神上的一大振奮!
認為機緣已至的辛棄疾,在北固亭之下,揮毫潑墨,創作出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永遇樂·修真紀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