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兩側的遼軍營地,收到情報後,立刻集結隊伍,從兩側往中間集中。
等他們趕到正麵營地時,宋騎已經殺透了大營,正掉頭往西殺過來。
陳兵的一千鐵騎在前,五萬大軍分成四個箭矢狀衝鋒陣型,卷起漫天的塵煙,滿耳朵都是振聾發聵的馬蹄轟鳴聲。
西側的遼軍頓時陷入慌亂,在將領的竭力嘶吼聲中,勉強形成防禦陣型,撐起長矛,等待宋軍的衝擊。
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宋軍騎兵從三麵兜過來,跑在最前麵的卻是亡命奔逃的遼軍騎兵。
兩千多遼軍騎兵,被追著屁股殺,根本顧不上方向,也躲不開自己的陣營,蒙著頭衝進了自家陣營。
防禦陣型被瞬間衝得亂七八糟,還沒等重新集結陣型,宋軍騎兵已然衝到了跟前。
陳兵左前方是手持大槍的卞喜兒,右前方是掄著大刀的蝶兒。
兩個小姑娘比遼卒壯漢都猛了數倍,縱馬衝入地陣,片刻間就梨開了兩道溝壑,隨後一千夜襲隊鐵騎橫衝直撞了進來。
兩翼的宋騎也隨後紮入遼軍陣地,雙方未經纏鬥,遼軍便敗下陣來。
兵敗如山倒,哭爹喊娘的遼軍四散逃命,根本無視了遼將的嘶吼。
而那幾個揮刀吆喝著,組織抵抗的遼將,被李花羽用弓箭射翻。
從大同府城東門過來救援的遼軍,眼見大勢已去,領頭的遼將急令全軍掉頭,前隊做後隊,後隊做前隊,迅速往析津府方向撤退。
臨陣撤軍,乃兵家大忌,遼將亂中出錯,出此昏招。
這個命令帶給遼軍軍卒的是一場災難。
宋軍鐵騎分出兩萬騎,調轉方向銜尾急追。
遼軍步卒瞬間淹沒進宋騎的海洋裡。
遼騎亡命奔逃中,掉隊的被馬踏如泥,成軍的騎兵根本無視身後的慘叫,埋頭逃命要緊。
這一路追逃,一直奔了近二百裡地,宋軍才鳴金收兵,止住了追擊的腳步。
這一仗儘殲遼軍七萬餘人,逃回不足兩萬,其餘重傷逃散的不計其數。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收到信報,遼兵大敗不說,還痛失一子,讓他差點從龍椅上跌下來。
“這個陳兵是從何而來?”
喘息半晌才顫顫巍巍地問。
有大臣出列回道:“此人是宋國議和使團的監察使,後來不知如何,成了領兵統帥。”
耶律延禧茫然地看著群臣。
“議和使團?誰能告訴朕,這議和使團為何崩潰於道中?”
沒人說話。
“還有和親一說,朕與宋國皇帝已經達成共識,如何半道變成了如此局麵,是什麼原因?”
依然無人接茬。
耶律延禧用力一拍龍案。
“一個議和使團的監察使,如何領兵五萬人,擊潰了朕的十二萬大軍?”
大殿內的空氣仿佛被凍結,呼吸都困難起來。
耶律延禧暴怒過後,感到一陣虛弱。
他失魂落魄地看著殿內群臣,期待有人出列,說出一個讓人振奮的計劃。
可惜,一眾文武大臣都低垂著腦袋,大殿內落針可聞。
析津府敗勢已成,加上逃回去的近兩萬騎遼軍,一共不足七萬人馬,如何抵擋大宋二十五萬邊軍?
況且還有凶如猛虎的陳兵部,盤踞在大同府虎視眈眈。
正當殿內眾人沉默時,又有邊軍急報傳入大殿。
遼陽府告急,完顏宗望部十萬人馬,攻擊甚急,遼陽府城搖搖欲墜。
而擋在臨潢府最後一道關口的龍化州,集結了遼國十五萬大軍,抵擋著完顏宗翰的十萬軍隊。
也是節節敗退,敗相已成。
耶律延禧眼中流下淚來,堂堂大遼怎麼會到了如此地步?
他全身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