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唐·杜牧——《阿房宮賦》
(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後人哀悼他;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也隻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啊。
曆史驚人的相似,而曆史從來不隻是再一再二,有可能還會再三再四。
當人們買房時,向銀行申請的貸款隻是一張欠條,銀行的賬戶上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錢,但在債務產生的時候,卻無中生有創造出了錢。
這張欠條被銀行係統“貨幣化”了,於是貨幣供應立刻增加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流通量。這些增發的貨幣實時的推高了全社會的的平均物價,尤其是資產領域。
所以在沒有房地產貸款時,房價不可能有多麼高的水平。銀行聲稱是為了幫助人民能夠負擔的起房價,結果正好相反。
房地產貸款一下透支未來30年的收入,稍有風險,大多數人必定是家破人亡。
陳景雲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威爾森夫婦的910套房產》,故事講述的是一對英國最有名的炒房夫婦,在20年時間裡用按揭的方式專事炒房,最多時名下房產多達910所,價值2.4億英鎊。
1991年,職業為數學教師的威爾森夫婦,為了給兩個十多歲的女兒將來留下一些固定資產而打算買一座新屋。
新房子當時以9.8萬英鎊的價格買下,而兩人為此從銀行貸款10萬英鎊,並且兩人準備賣掉老屋。一家房產中介幫他們找到了租客,不僅保留了老屋,還能用老屋的租金支付第二套房子的貸款。
這種以租養貸的方式突然間讓他們茅塞頓開,於是兩個人開始研究。
他們發現,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房價每七年增長一倍。唯一能阻止房價增長的辦法就是建造更多的房子。
他們開始嘗試炒房,1994年,本來掛牌價隻有4.4萬英鎊的一套房子,結果銀行辦理抵押貸款居然估價是12萬英鎊,於是他們貸出最高10萬英鎊把剩餘款付清了這間自己4.4萬英鎊拍賣下的房子。
因此兩人得出結論:絕不用自己的錢炒房,要用就要銀行貸款。
於是,兩個人辭去教師工作專業炒房。2003年,他們買進了350套房,幾乎每天一套。
這個故事裡著重介紹一點:他們所有房子平均下來每個月能收900英鎊的租金,而貸款卻隻用交133英鎊。
因為從1996年開始,英國開始推行每月隻需支付利息而無需償還本金的房租抵押貸款,而且利率也降到4%以下。
2006年夏天,威爾森夫婦在《星期日泰晤士報》英國富豪排行榜上排名453位。
但就在滿世界都知道他倆靠炒房發大財的時候,威爾森先生卻計算出:原來所有的房產每天漲7萬英鎊,可到了2007年,每天隻漲2.8萬英鎊。
他有910套房產,一套算下來隻有30.77英鎊。而他卻雇傭了14個手工藝人和全職管家。
所以他決定賣掉700套房子,這700套房子還掉銀行貸款,除去稅收大概5000多萬英鎊。而房子可以賣1.8億,淨賺1.2億。
我親愛的朋友們,看出門道了嗎?
妥妥的給大家挖的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