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著天幕上的男人,從平整的石壁上撕下一張薄如蟬翼的紙。
那……就是紙嗎?
那……就是他們要做出來,可以改變世界的紙嗎?!
這紙可真美啊!
【客觀地說,文字的發明並沒有將把人類社會帶入真正的文明世界。
骨刻、碑拓等記錄人們思想和生產技藝的簡牘文明也沒有讓所有人得到文明的洗禮,那些都是貴族的消費品。
知識是昂貴的,所以知識是貴族所獨有的。
可是隨著文字載體的逐漸廉價易得,知識便不再是貴族的獨有了,寒門庶族得到了知識得以進入朝堂,就會擠壓貴族的生存空間。
那麼紙張的出現對於貴族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咱也不知道,反正西漢時期出現的麻紙工藝,竟然在兩百年間沒有什麼長足的發展不說,甚至沒有詳細的記錄!】
秦朝
嬴政沒什麼感覺,他當然聽得懂天幕的言外之意,但他並沒有那麼在意。
時情不同,大秦朝堂上正經的官員不是某位大賢的弟子就是祖輩世代為官,甚至有些人世代為某個官職,還會以這個官職為姓氏。
這些事情都是非常正常的,庶民們接觸不到知識,彆說想要做官,就是做吏都不可能!
但紙張造出來之後就不一樣了,他會讓底下的庶民接觸到知識,尤其是老秦人!畢竟他手下的小吏是真的不夠用!
在這個過程中,誰敢給他搗亂,就讓誰去當小吏!不想做世世代代的貴族,那就彆做了!
漢朝
劉徹嗤笑,天幕中的那些麻紙但凡有改進的可能,就不可能被貴族公布出來。就像天幕所說的,若是被人輕易接觸到知識,最著急的就是那些貴族了!他們還指望著世世代代做人上人呢!
現在這些大臣都是可以用的,他不急著找世家的麻煩,也不急著以此取才,但同樣的,誰也不能阻止知識的傳播,否則……也彆怪他脾氣不好了!
【造紙術發明之後,人們用來記錄自身生產和思想的載體容量得到了極大限度的提高,這同時也給古代社會的人們生活帶來了創新。
首先便是書籍,造紙術發明之前,人們主要把文字刻錄在獸骨、石碑或是書寫在布帛或竹簡之上。
拋開難得、昂貴等問題,這些東西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這些載體的內容量小。
據說在漢武帝時期,有位大臣向天子進諫,三千字的諫言居然用了重達四百多斤的竹簡,須得兩個大力之人才能夠抬進宮廷。
這個問題給書籍的翻閱和收藏都帶來極大的不便,而且記錄的文字內容少,就不利於知識的傳播與擴散。
所以同樣規模的信息量,用竹簡所需要的材料的重量、篆刻和裝訂乃至收藏都極為不便,但紙質圖書卻與其不同,這些都不是問題。】
漢朝
劉徹看著天幕說道:“其實也不隻這一點,這些書所占的地方也很大。”
他下令搜集、整理和編纂了大量的古代典籍,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整理這些典籍,還特意派遣使臣設立了史館。
館內藏書主要以簡為主,但簡牘藏書最大的一個弊病,就是需要的儲存空間大的驚人。三五萬冊書籍,可能需要幾千平米的“書庫”才能收藏,書籍的查閱和管理也不容易。
而由於竹簡等物易於被蠹蟲和惡劣的氣候所腐化和侵蝕,所以有要求書庫建造的要求很高,而這就得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
可這些在造紙術出現之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劉徹想著又高興了起來,希望那些工匠不是什麼廢物才好!
【由於造紙術的發明,其低廉的造價使得知識可以向尋常百姓家普及,由於載體的原因而被社會較高階層壟斷的知識文化的思想也開始逐步向民間普及開來。
之前,藏書主要是官方以及世家大族所進行,而民間基本上沒有藏書,所以並未得到先進知識和思想的洗禮,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社會階層間的垂直流動性如此之低的緣故。
但造紙術發明之後,其低廉的價格使得民間藏書成為可能,使得藏書的主體有了大規模的擴大。
當然了,任何一門技術和發明都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做到儘善儘美,都是在不斷的修正和革新中不斷進步的。
造紙術當然也不能逾越這條規律,宋代蘇易簡的《紙譜》記載,從漢開始到作者所生活的南宋,造紙術總共經曆了不下於十次大規模的革新。也就是說,每一個朝代更替,造紙術都會有一次質的提高。
而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因為各種原因在當時沒有迅速推廣開來,一直在改革之中。】
宋朝
趙匡胤倒是看得開,和左右的大臣說道:“畢竟那時候紙剛剛生產出來,還不熟練,工匠們又得研究紙的材料和配比,外麵還有世家的不支持,推廣不起來也是正常的!”
【到了公元四五世紀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紙張充足,各類的藝術也迅猛發展起來。
魏晉往後的文人墨客,便開始探究文字更多的表現形式,於是我們有了更多的字體。
比如由漢隸書演變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這不僅僅是字體上的改變,更是作者本人獨特精神內涵的體現!】
隨著講解的聲音,天幕上出現了一份王羲之的《蘭亭序》(馮承素版)
“《蘭亭序》居然也流傳到後世了!”
李世民笑著仔細看著天幕上的《蘭亭序》,看著看著,突然就覺得有點不對,“咦?”
唐馮承素臨?
哦,這原來是臨摹本,不是真跡!
真跡呢?真跡呢?
沒有人理會李世民的想法,天幕放起了其他大家的書法作品。
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唐朝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唐朝張旭的《古詩四帖》;唐朝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米芾的《天馬賦》……
秦朝
“看來後世紙的產量很大。”
嬴政對書法並不感冒,天幕上展出的這些書法字體的確很賞心悅目,但他想到的是練出來這樣優美的字體,恐怕得用很多很多的紙。
不過實用主義的嬴政看到天幕上那方方正正,頗好辨識的楷體,瘋狂心動。
“等紙張的產量提高了,就讓官員們上奏都寫這種字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