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時的大豆產量並不算太高,就以《詩經》來看,菽主要分布在現在的陝西、山東等地。
而且當時大豆的吃法還是以采葉作“羹”為主,籽粒的產量應該也不是太高,可見當時大豆在產量上是沒有太大突破的。
而到了戰國時期,大豆迅速的崛起,成為了當時不可或缺的主食。當時的文獻也少見黍、稷並稱了,取而代之的是菽與粟連用。
各種文獻都在表示隻有菽與粟足夠多,百姓才能吃得飽,天下才能太平,將把“菽”放在“粟”之前,就能知道戰國時代菽在民食中的重要性了。】
“豆雖然不好吃,吃多了還會放氣,但是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很好了!”
“但是豆也是真的難吃啊,後人是怎麼處理這些的呢?”
【但由於政府提倡推廣種麥,再加上耕作技術和加工技術的進步,麥的地位就此上升了,甚至排到了大豆的前麵,形成了粟、麥、豆的順序。
春秋戰國至秦漢,大豆作為主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煮食,就是將豆粒做成豆飯、豆粥,而且大豆的葉和嫩莢也會作為菜蔬。
不過這樣的飯食並不是很受歡迎,《荀子》中就有“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
主要是豆腥味實在是讓很多人不喜歡,而且食用過多還容易引起腹部脹氣,因此大豆往往是貧苦人家的食物,或是作為軍糧。
去除豆腥味是古代勞動人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從將大豆搗成粉到嘗試發芽或是發酵,一直都不曾放棄過。
直到今天,豆製品已經成為了我們離不開的食物家族,從豆類本身到豆芽,從豆腐、豆漿、豆腐乾、豆腐皮、腐竹、素食甚至部分辣條都是豆製品,可謂是老少皆宜了。
當然,豆子的好處也是很多的,不說豆製品都富含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吃豆製品不僅可以保護肝臟,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免疫力,還有解毒作用。
所以呢……當當!】
“這個小小的豆子居然有這麼多的好處?”
“豆能發芽?咱們也試試?”
一些富貴人家見豆子的好處也很是心動,讓人試著研究研究豆的食用之法。
【這一次薑薑參與了本地的助農計劃,雖然沒有專場直播,但是將選品放進了櫥窗,點擊下方小黃車,優質大豆帶回家!
這是本地的非轉基因黃豆,二級大豆標準,蛋白含量45%,打個豆漿什麼的都很不錯……】
薑瀾溪的聲音還是那般悅耳,但是天幕下的古人們,心思卻已經不在那上麵了,因為天幕上彈出了一個卡片。
秦朝
嬴政眉心微皺,看向身邊的蒙毅,蒙毅也看了過來,回稟道:“陛下,臣看天幕上出現了一個卡片……請容臣一試。”
說著,不等嬴政的阻止,就毅然決然的伸手點向了突然出現的卡片上,出現的是一些豆子的圖片,和一些他不認識但就是明白了的文字與符號。
“購買?難道……”這是可以購買天幕上的東西的意思嗎?
蒙毅將手伸向購買二字,也沒有對彈出的頁麵多過操作,默認了重量直接點擊了“立即支付”,他隻覺得眼前一花,就出現了購買成功的字跡。
“如何?”嬴政見蒙毅手臂來回揮舞後才安靜下來,不禁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