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姓氏與動物、植物和自然事物之間存在著聯係,學者們大多認為這是由圖騰進化為姓氏的。
等到了父係社會,“姓”的數量開始增加,隨著人口的增長,原有領地的人口開始變多,資源供給也漸漸不足起來。
一部分人選擇新的地方發展,因為已經遷居,原本還是同姓的子孫就也變成了不同的支係。
為了區彆彼此,大家開始以氏相稱,這就是所謂的“氏由姓來”。
用北宋史學家劉述在《通鑒外紀》中的觀點,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彆其子孫之所自分!】
各個時空的百姓都覺得新奇,尤其是氏這種東西,壓根也不是庶民可以有的,現在津津有味的聽著天幕講解,還時不時拉著身邊的讀書人給自己講解一番。
一個大娘聽不懂那些晦澀的話,趕緊問身邊的讀書人:“陳書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一個人的姓代表的是他們家祖先的出處,而他的氏是為了和不同支係做一個區彆。”
“哦哦,原來是這樣啊!”大娘點點頭,又將注意力放進了天幕中。
哎呀!自從有了天幕,她也懂了不少的知識,她竟然也成了有文化的人了!
【隨著人口增加,生產力水平提升,階級差異也應運而生,“賜之土以建國,命之氏而立宗”,這種做法昭示於夏,盛行於周。
《左傳·隱公八年》寫道:“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西周初年先後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同姓四十國如:管、霍、毛、魯、衛……還有異姓三十一國,如:薑姓衍生出的呂、申、向、許,嬴姓衍生出的江、黃,媯姓衍生出的陳……
這些諸侯都以封國名為氏做小宗,然後尊周天子為大宗。】
“呀,我就姓呂,我祖上也是大姓呢!”
“還有我還有我!我竟然和秦始皇同姓!這豈不是說我和始皇帝也是親戚?”
“哎呀,真是神奇,我這樣卑微的人,竟然也能和那些大人物扯上關係!”
【當然了,在宗法製度下,各小宗也是會再向下分封的。
諸侯國向下分封時,這些“氏”的由來也有很多途徑。
可以用封邑或者駐地為氏,比如東郭、西門、丘、穀、夏侯……
可以用官名為氏,比如司徒、司空、司馬、尹、左、史、司……
可以用職業為氏,比如陶、藥、工……
還可以用爵號為氏,比如王、馬、顧、侯、王孫、公孫……
類似這樣的獲得氏的方法還有很多,宋代的鄭樵在《通誌》中記載了二十幾種方法呢。
但是這些方法和當時的庶民沒什麼關係,因為在那個時代,“賤者無氏”。
當時的社會需要用氏來“明貴賤”,給一個人從出生起就打上身份的烙印,貴族生貴族,庶民生庶民。】
“難道不是這樣嗎?”
“怎麼可能?聽說咱們皇爺以前是要飯的!”
“咱們爺爺那可是老天的兒子,肯定和咱們是不一樣的吧……”
明朝
“狗屁!”朱元璋對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雖然他搞了認親,但是他自己心中當然是不把認來的祖宗當一回事的,他老爹老娘可不是什麼大貴族,但他們就是生出了自己這樣出息的兒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