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姓氏與名字(三)_視頻穿越時空後,我粉絲破億!_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4章 姓氏與名字(三)(1 / 2)

【但複名的情況也是有的,畢竟隨著人口的增加,這種做法肯定是滿足不了人們需求的。

所以從南北朝開始,雙字名逐漸占據半壁江山,到了明清的時候,文人與士大夫的名也越來越多地出現雙字。

這時候可能就有朋友不理解了,不對呀,很多名人都是雙字啊!

其實那不是他們的名,而是字。】

唐人在天幕下頻頻點頭,的確是這樣,南北朝後,雙字名的確逐漸變多了。

以前隻覺得這是尋常事,現在天幕說出來,才有著“哦,的確如此”的感覺。

【《周禮》認為在成年以後,大庭廣眾之下有身份的人若以名相稱,會顯得不夠尊重,因此有身份的男子會在20歲後由師長冠而字。

這個字一般是依托於原名的,二者之間多少都會沾點聯係。

同義詞如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為美玉之稱;諸葛亮字孔明,明、亮相通……

反義詞如魯點字皙,點,小黑也。暫,人色白也;韓愈字退之,愈,進也;朱熹字元晦,熹是亮,晦是暗……

或是引申義,比如冉耕字伯牛,取牛用於耕;比如關羽,字雲長……】

天幕之下,宋朝位麵一個為百姓們講解的書生也說道:“其實有人也會用伯、仲、叔、季這樣表示排行的字來表字。”

但是百姓們並沒有字,自然也沒辦法與其有什麼共鳴。

“……”書生其實還想以自己的字“仲節”給大家細講一下的,沒想到大家都不怎麼感興趣,隻好悻悻的看著天幕。

【一般來說,長輩稱呼晚輩是可以直呼其名的,但若是平輩相稱或者稱呼尊長就要稱字了。

這種規矩一直延伸到古代社會晚期,清代的《柳南隨筆》中就有“敬其名,則未有不稱字者”的記載。】

“對,正常與人交往應該稱他的字,不然他會覺得你不尊重他!”

“文化人就是規矩多!”

“就是就是,我可不會為了誰叫我的名字就生氣!”

【而比起名,世家或後來身份顯赫的名人大多“以字行於世”,就是比起他們的名,他們的字反而更要廣為人知,比如屈平,字原;項籍,字羽;房喬,字玄齡……

氏有階級,字也如此,一開始“字”同樣是上層階級或是文士的專屬,而武將處於有字但是極少會出現這種情況。

到了唐朝,武將的字才逐漸開始行於世,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蘇烈,字定方;薛禮,字仁貴。

而隨著兩宋輕武的風氣,以字行於世的“殊榮”就又逐漸的回到了“尊貴”的文化人頭上,比如劉基,字伯溫;唐寅,字伯虎。

而到了明清,因為社會發展的問題,雖然依舊存在古代社會的等級差異,但是隨著知識的廣泛傳播,取名取字的權利也不可遏製的延伸到了所有掌握知識的階層之中。

字帶來的尊卑差異也逐漸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說實話,現在各個階層的皇帝對天幕都是又愛又恨,愛天幕給他們帶來的便利,恨天幕動搖了王朝的穩定。

左一句等級,右一句階層,平民現在對這些東西可能現在不知道、不理解、不敢想,可日後呢?

他們想要變強,就會一定程度的寬以待民,那時平民們會不會就理解了這些話呢?

“要是……這個天幕隻讓朕看到就好了!”

【如果說氏與字的“市場下沉”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那麼某些東西的下沉就很讓人難以接受了,這就是——諡號。

“先王諡以尊名”“誄生時所行為之諡”,簡單來說,諡號就是某些身份地位尊貴的人死後,彆人對他\/她進行的品評與定性。

諡,從言,益聲。

有了諡號既可以避免直呼先人之名,又可以對其生平進行一個評價,非常方便。所以在西周中後期時,給死去的諸侯王貴族取諡號就已經很普遍了。

但是諡號這種東西是後人評定的,那不可避免地就會“子議父”“臣議君”的現象,出現穆、莊、景這樣的美諡或是厲、幽這樣的惡諡都是很正常的事。

如此即使是君主倒行逆施,那死後也難免會被人否定,所以這個時期的惡諡多少也會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從漢到唐初,大部分的皇帝們對此都是很讚同的,諡號這種東西雖然自己死前看不到,但是這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怎麼會不重要呢?

【但是,秦朝一統之後,咱始皇大大不喜歡這種“子議父”“臣議君”的感覺,直接表示“自今以來,除諡法”,所以始皇和胡亥其實是沒有諡號的。】

秦朝



最新小说: 妻子背叛,我的報複太超前 我堂堂聖子,你叫我走廢材流? 除夕夜凍死街頭,歸來後她名滿京城 舊愛新情 一入洪荒破萬法 我的身份曝光後,出軌前妻跪求複婚 開局被養家拋棄,親爹來自無上帝族 如何攀折天之驕子 海賊王之冰霜王座 從科員開始問鼎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