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不是說秦是虎狼之國蠻夷之地嗎?”年幼的孩子不解的向父親求問道。
“那不一樣,《戰國策》就記載過秦國“以牛田,水通糧’,糧食儲量在那時就已經達到了積如丘山的程度。”男人撫著自己的胡須,向兒子說明秦國的富饒。
【《史記·食貨誌》記載關中地區是“天下財富,關中十居其六,關東居其三”。
而這樣發達的農業生產和繁榮的社會發展也成為了秦完成國家統一的雄厚基礎。
但是好景不長,從公元前212年開始,秦朝的氣溫逐漸降低,數年的低溫使得莊稼減產。】
嬴政頓時就嚴肅起來,怎麼會這樣?
雖說這幾年的確不如往年溫暖。但情況變化並不大啊!
蕭何有些奇怪,這不對啊,按照天幕所給的圖片來說,秦所處於的時期應該是較為溫暖的才對啊!
薑瀾溪這時也說到了這裡。
【先秦大部分時期都處於溫暖期,但是這其中也存在短周期的氣候突變。
而始皇在位的最後一年,氣溫直接迅速下降,並且在之後的數年持續下降,降幅達1c左右。
氣溫的降低,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農業生產。
劉邦占領鹹陽屯軍於霸上時,當地人民還可以向漢軍提供牛羊酒食,關中的糧食甚至可以保證軍隊糧食的供給。
可就在短短一年之後,關中就出現了人相食的慘重饑荒。
土地肥沃經營多年的關中是這樣,那麼其它地方想來隻會更慘了。】
嬴政的臉色更加陰沉,本來大秦的統治就不穩定,現在好了,提前知道了未來幾年的大體氣候與災害。
雖然提前知道了就好想辦法補救,甚至是提前預防災難的發生,但是這種心一直懸著的感覺並不好。
天幕啊天幕,你為什麼不能隻讓我一個人看見呢?
【當然我不是說氣候的變化是這一係類事情發展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氣候的變化隻是導致秦末社會動蕩的因素之一罷了。
也不隻是秦朝,大部分朝代都是這樣的,在暖期和冷暖轉換期達到了相當好的“成績”,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而到了冷期的時候,國家又會出現大動亂甚至會導致國家的更替。】
劉徹:“說起來還真是這樣,朕記得小時候,氣候的確更好一些。”
有一老臣上來接茬道:“的確如此,先帝時期的氣候的確要比現在更加暖和一些,這些年也的確沒有往年愛下雨了……”
等會兒……
怎麼有些怪怪的?
大臣們麵麵相覷,總感覺心中有些不太好的預感。
【就比如代秦的漢朝,經過了西漢前期的寒冷之後,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文景之治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氣候相對濕潤、降水相對豐富的時代。
史書記載,漢景帝至武帝初期,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和人口的發展都達到了這一時期的頂峰。
而隨著氣候的回暖,降水的增加,農耕區的界限向北推移,兩漢先後向河西四郡、西域都護府等地大量移民,實施屯邊的政策,向北推進農耕區的範圍。
而那時野生竹林的分布範圍最北端已經到達了現在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漢中地區還生活著大象。】
唐朝
學子們也在觀看天幕的聚會中紛紛交流起來,
“因為降雨量增加,即使是北方也可以耕種,為了不浪費土地,就會遷徙至那邊,開墾種地存糧,但是等到了降水減少呢?”
“降水帶會南移,在北麵的農人大概會回歸南方。”
“我認為不止如此,既然農作物不好生長,那麼植物……那些外族人養馬的地方恐怕也會寸草不生了。”
未儘之意儘數斂下,身邊人自然也不是傻子,不再多說,紛紛附和起來。
“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