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蘇妍揣著從蘇奎倉處借來的十塊錢,挎著手縫的碎花書包,和劉慶華一起,帶著三叔蘇長湖淘汰下來的課桌和高腳凳子,去了村裡的小學。
交了學費,按照老師的要求,蘇妍再一次坐在了熟悉的破舊的教室裡。
……
也不知道蘇奎倉怎麼跟蘇春江和蘇白氏說的,總之今天蘇妍去上學報到,他們沒有再阻攔,但早飯時候也沒給劉慶華和蘇妍好臉色就是了。
不管怎樣,蘇妍總歸是重新當上了小學雞。
……
一九八八年農曆二月,九歲的蘇妍,帶著四十三歲的蘇總的靈魂,正式重啟了這一世的學生生涯。
……
蘇家莊的村小學並不大,卻是集全村之力,取土、燒磚、蓋房……
最後蓋起來了這所半紅磚半土牆的學校,一共是七間房屋。
其中僅一間的屋子,當了兩個老師的辦公室,剩下的全配給孩子們做教室用。
但架不住孩子多,教室裡還是很擁擠。
……
蘇家莊的小學一共五個年級,加上育紅班,算是五個半年級。
上一年級前有個銜接班,叫“育紅班”,春天開班,暑假結束,教最基礎的數字、拚音、簡單的漢字,算是給娃娃們做個上學啟蒙。
上過半年育紅班後,當年九月,直接上一年級,正式開始小學生涯。
這時候實施的還是“五三製”,在村裡學校上完五年級後,就可以參加鄉裡統一組織的小升初考試。
然後根據考試成績,選擇報考的學校,錄取後分彆去鄉裡的兩所初中上學。
……
村裡孩子多,每年報育紅班和報小學的時候,教室裡總是擠得滿滿當當的。
老師把一個教室分成兩塊,一塊坐著一年級的孩子,一塊坐著二年級的孩子。
兩個教室,分成兩塊,坐滿了一到四年級的孩子。
五年級的孩子因為是畢業班,單獨一個大教室。
……
小學共兩個老師,一個是村裡的周老師,兼當校長,一個是家住外村的付老師。
一人負責教一、二年級,一人負責教三、四年級。
五年級的語文、數學由周老師負責教,曆史課程由付老師負責教。
……
老師少,孩子多,為了能教到所有孩子的學習,老師們發明了輪流教學的教育方法。
到了上課的時間,先讓二年級的預習,一年級的先上課,上完一年級的課後,布置好作業讓一年級的先寫著,再給二年級的上課。
在另一個教室的三、四年級的學生,也是同樣的上課安排。
一到四年級的課程和練習,全部安排滿後,老師再去上五年級的課。
……
如此循環往複……
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
雖然育紅班和一二年級的教室坐滿了學生,但到高年級時,孩子會大幅度減少。
學費會勸退一部分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也會勸退一部分學生,枯燥的學習也會勸退一部分學生。
學費、學雜費對當時的農村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目,交不起學費,老師會讓你搬著桌椅走,什麼時候交上學費了,再搬著桌椅回教室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