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交給妙錦一個任務,跟朱有燉探討一番內閣之事。
內閣?妙錦從沒聽過這個詞,不明所以,一竅不通,又怎麼去和彆人探討?
關於內閣,朱棣想獲得更具體的設想,自己又拉不下臉來向朱有燉請教。隻能讓妙錦去。
隻要妙錦一開口,朱有燉必然知道是他的意思。
在朱有燉麵前,他總是無端想起先帝對朱有燉的偏愛,內心總是不平衡,不能心平氣和地求教。
在他的內心深處,他認為這些本事,都是父皇教的。
父皇把這些珍貴的知識都教給了朱有燉,卻沒有教給他,這讓他心裡無比酸澀。
夫妻一體同心,對於朱棣心中的這些曲曲折折,妙錦慢慢體會到一些。
妙錦對內閣絲毫不懂,要想把這個問題講明白,朱有燉頗費了一番腦筋。
思忖了片刻,朱有燉決定從妙錦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說起。
同上次一樣,他在紙上列了幾個問題,讓妙錦挑選。
妙錦選中了年號這一項,這是她心中的一個疑問,尚未向朱棣求證,
她推測,永樂這個年號來自於長樂宮的“長樂”二字,朱棣之所以選定這個年號,是為了生母碽妃。
長樂宮是碽妃生前居住的宮殿。
朱有燉理順了一下思路,耐心解釋道。
今年本是建文四年,根據傳統規定,今上選定的年號要到第二年才使用。
那麼,改元之前的這幾個月,使用什麼年號呢?今上十分糾結。
繼續使用建文年號,讓他感覺相當尷尬。
倘若不使用建文年號,應該怎麼辦呢?
大臣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廢去建文年號,稱為洪武三十五年,表明今上的皇位繼承於太祖,而非建文帝。
這樣一來,引申出另一個問題。
建文元年、建文二年、建文三年是否改為洪武紀年呢?
今上的本意,隻是改今年這一年。
為了避免引起今上的不快,一些大臣開始在奏對時把建文元年稱為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稱為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三年稱為洪武三十四年。
後來,其他大臣紛紛效仿,漸漸成了朝中一種通行的做法,今上沒有反對,算作了默許了。
這樣一來,建文年號,在朝廷當下的各種文書中徹底消失了。
關於年號的這些事,妙錦從沒細想過,現在聽朱有燉說完,似乎有那麼飄飄渺渺的一點兒開悟,也許隻是一種感覺,一種聽課時漸入狀態的感覺。
朱有燉接下來講解,先帝在位期間的決策流程。
上朝時,群臣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先帝決策,形成旨意。
隨後,負責此事的部門,把先帝的聖旨下發執行。
這就好比書店的經營,一些大事,妙錦拍板後,交給朱有燉去辦,朱有燉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再分彆交給熊寧杉或者書店夏掌櫃去辦。
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