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蓉城市文聯的支持,感謝川影製片廠的幫助,感謝蓉城第三醫院派出醫療隊隨行,感謝.”
穆允寧帶著小墩兒回京城了,李野等人也準備出發。
隻不過在出發之前,還要先搞個儀式,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
李野平時是挺討厭這種形式化的行為的,但這次卻讓手下的工人耐心的配合,給現場的拍攝人員充當龍套配角。
因為就八十年代的條件,沒有各方麵的配合還真不好辦。
彆的不說,就一個隨行的醫療隊,就不是你有倆錢就可以解決的。
就單單醫用氧氣,都不像幾十年後那樣隨處可得。
在幾十年後,一個小賣部就能充氧氣,但這會兒你彆說小賣部了,鄉下衛生所都沒那條件,沒有正式的單位文件,縣級醫院都不可能給你提供大量的醫用氧氣。
就李野隊伍裡那兩百多號老年人,要是沒有官方單位的協助,路上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所以李野把楊玉民給拉上,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宣傳部挑頭背書,再加上二狗等人積極活動,隊伍的保障條件已經達到了這個年代的一流水平。
當然,風華服裝也不是摳搜的單位,在大家出發之前,就先給隨行的醫生、護士每人一件風衣,還有一件剛剛上市的衝鋒衣,主打一個“送禮要送在辦事之前。”
人家是來幫忙的,不是領工資的自己人,什麼紅包什麼禮物的,事前亮出來事後再給,人家的心情能一樣嗎?心情不一樣,態度能一樣嗎?
隻不過在出發儀式結束之後,宣傳部的一位王同誌卻找到了楊玉民,然後又一起找到了李悅和李野,就風華服裝分發衣服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李經理,我不是故意挑刺兒啊!您給每人都發了一套新衣服,我知道您是好心,但這落在鏡頭裡麵.它跟我們此行的意義不協調啊.”
“咱們拍的是親屬掃墓,但這怎麼看都像乾部開會,宣傳效果不好”
這位王同誌是楊玉民的同事,顯然跟李悅是認識的,說這番話的時候還有些糾結,但是卻很堅持。
李野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這些來參加掃墓的烈士親屬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本來的衣著、氣質都是普普通通,落在紀錄片裡之後,非常符合這個年代“群眾”“老百姓”的固有形象。
可是現在風華服裝讚助了衝鋒衣,大家換上去之後一水的“時尚風格”,就跟一群人在作秀似的,哪裡像是失去了兒子的傷心人去掃墓?
李悅皺了皺眉,然後說道:“這事兒是我們考慮不周了,我儘快想辦法解決一下,您多擔待一下。”
“你可彆這麼客氣,我跟玉民都是老同事了,都是自己人,您看看要是不好意思跟她們說,我就去做做工作.”
王同誌顯然也理解李悅的難處,剛剛發下去新衣服,轉過頭來又不讓人家穿,這話不好說出嘴啊!
等王同誌走了,李悅正琢磨該怎麼跟那些老頭老太太說呢!李野卻笑著道:“咱先一人再發一件軍大衣,就說是路上穿的,到時候讓攝影師取景的時候注意點兒,不讓穿衝鋒衣的進鏡頭就行了。”
“唉,那也隻能這樣了”
姐姐李悅也有些無奈。
她跟楊玉民一起過日子,也懂得一些宣傳規則,既然是宣傳,既要貼近現實,也要跟觀眾產生共鳴。
就這一次宣傳片中的親屬形象,就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老娘、媳婦兒帶著孩子遠赴千裡去軍營的樣子。
要不然楊槐花為什麼想帶著小墩兒去給他爺爺掃墓呢?跟電影中的宣傳形象有很大的關係。
可現在為了李野所說的“植入廣告”,先是發衣服,又不讓穿衣服,讓這次掃墓變得商業化、形式化了,李悅心裡有些慚愧。
不過當二狗緊急調撥了兩車軍大衣分發下去之後,事情的發展卻讓姐弟倆意外了。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爺大娘們,都第一時間把身上的時尚衝鋒衣脫了下來,小心的裝入了沒有舍得拋棄的包裝袋裡。
“這麼好的衣服,路上弄臟了可惜了”
“可不是嘛!不過我昨天蹭上了一塊灰,趕緊用水擦了擦,說起來真神奇,一擦就乾淨了.”
“是嗎?”
“真的,不信你試試.”
“你們不用試,好幾百塊錢的東西,能不神奇嗎?”
“多少錢?幾百塊?”
“那可不?你看看商標,風華牌,牌子貨”
“那我得好好收著,過年的時候再穿.”
“你這多大歲數了,還過年的時候再穿,回頭給小芹吧!那孩子從小沒穿過幾件新衣服”
“說的也對,我這麼大歲數了,穿這個衣服太豔.”
當這些話傳到李野和李悅耳朵裡之後,姐弟倆沒有感覺他們“小算計”,都是輕聲歎息,感慨不已。
李悅有些鬱悶的道:“都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的日子還是過的這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