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默默的將這封好似臨時寫出來的白紙奏章塞回袖中,拿眼一掃,便讓關永義渾身一個激靈,他此時已經就任“皇京九城統領”一職,可是沒想到一升任,就遇到這樣的大麻煩,但李玉在點他了,他也不能不硬著頭皮出列答話。
“九城禁軍皆以出動,自案發時,便已封城,隻許進不許出,但自案發現場看來,出手之人必是武藝高強之輩,屬下已暫停‘武舉’賽事,各門各派挨個排查疑犯。”
“陛下,小臣有奏!關統領此舉雖然能夠震懾宵小,卻不一定對破案能起什麼作用,反倒是打草驚蛇了,專業的事情還需專業的人來做,小臣推舉一人,必能破了此案。”
“哦?盛臚令為何有此一說?”
李玉麵色稍霽,少有的露出一絲微笑來。
說話的人不是彆人,正是已經敗落的陳家家主陳芊芊,上一任盛臚令“顧臨安”涉案進了詔獄,原本隻是閒職的陳芊芊,卻意外被提拔到了盛臚令一職上,這才有機會在金輝殿上參議說話。
隻不過她第一次來,就頗為沒有規矩的隨意插話啟奏,這讓許多老人都微微皺了眉頭,隻是因陳家來曆太過離奇,毫無根基,隻是因為一場大夢,便得來福緣,靠著“十八珍釀”這等傳說之物,和祖上一些微博功勳,一直在京中廝混,沒有哪方勢力帶著她玩。
正因如此,陳芊芊反而得到了李玉的重用,這就和李玉要逐漸轉壯大“風居派”來取代潘黨是一個道理。
“盛臚館曆史悠久,上麵的結界術陣是源自千年之前的大門派,經過太祖一代加固纂新之後,威能更顯,普通人要謀害三王,必不能自外強攻,因為這術陣結界一啟動,可謂固若金湯。”
“凶手必是知道盛臚館的結界術陣厲害,這才用計進入其中,既是能偽裝為隨殿侍衛,又能在蹤跡被發現後立即遁走,這些凶手不但武藝高強,也許還身具異能,或是精通巫術,關統領隻是一名軍中將領,護衛九城有責,讓他對付這些人,怕是沒了辦法。”
“哦,那你要推舉什麼人來?”
“是原地鏡司都府提舉楊毅!”
陳芊芊一句話出口,滿堂頓時陷入無邊的靜寂,可隻是過得片刻,卻立即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啟奏陛下,臣覺得陳盛臚之言不妥,楊毅雖脫死罪,但仍舊是大罪在身,未能洗脫嫌疑,怎能又放出詔獄重用?”
“哦?溫兵務,能有更合適的人選嗎?或者說,若讓西山公問責發難,你可以替我擋回去?”
“這……”
溫世同頓時滿頭大汗,溫家枝繁葉茂,所以下子頗多,家主一係跟在龐世元身邊落戶西山冀川,他這個嫡子一係卻送來鄭化成身邊辦事,求得就是一個不偏不倚,便是哪方落難了,溫家總有一脈能夠傳下去。
“啟奏陛下,老臣覺得,溫兵務此話正是當然,若是人人皆以戴罪立功之名冒罪,這大乾律,又拿來何用?”
這又是一名前朝元老出來說話了,這人同是五品官職,位居刑務令,叫做鮑時好,他卻是在高帝時期,就是潘宏堅定的支持者,他的話在某一程度上,就代表了潘宏的意思。
一個是勳貴集團的出話筒,一個是潘黨的精神領袖之一,他們兩方勢力居然在“楊毅”這個問題上得到了難得的一致意見,其目的並非是打壓“陳芊芊”,單純的就是要遏製“皇權”。
無論是不是謠言,也無論是不是李玉想要那麼做,事實就是在李玉的眼皮底下,三王丟了性命,若不是李玉做的,那麼他的皇權威儀必然受損,再也不是一言九鼎的態勢。
但若真的是他做的,如此絕情無性的狠辣之人,連自己的親人也不給一條生路,他們這些跟隨潘黨、勳貴的百官,還能有個什麼好下場。
若是遲早都要被清算,還不如抱起一團徹底架空了皇帝,可以說李玉最害怕的局麵還是出現了,一直以來潘黨都是高帝李業用來打壓勳貴的手段,可當李玉上台,潘黨也成了一匹惡狼。
前有猛虎,後有惡狼,好在還能運用“驅狼吞虎”之計,若是虎狼並作一處,便能將李玉這個皇帝吃得骨頭都不剩下。
看似隻是罷了“陳芊芊”的一個隨口提議,實際上已經開始對李玉代表的皇權發起攻擊,李玉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威信開始搖搖欲墜,所謂過猶不及,他一直以來,就是用“心狠手辣”四個字作為管控百官的手段。
可一旦過了某條底線,他就成了暴君,如今在百官眼中,他就是一個不仁不義的暴君,三王的死傷,徹底改變了朝堂局勢,李玉本就靠著製衡之術統率百官,如今玩火者,就要引火上身了。
“朕有些不舒服,這些事情容後再議吧,著令地鏡司限期破案,必要將凶手嚴懲不怠!”
李玉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加上袖中白紙上麵寫的提醒之語,他不想給百官機會,立即就要退朝。
“陛下!此時時間尚早,諸事未決,豈能退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當此之時,殿外忽然傳來一聲蒼老的聲音,在他步入金輝殿之後,隨殿侍衛的喊喏才遲遲傳來。
“鄭國公上殿!”
抱著監國名器“鄭王鞭”的鄭化成,與前些時候的朝會又有不同,此時就算是將聞清之喊來了,兩把監國名器對碰,卻也不能阻止百官發難。
“監國名器”意指糾正當權者不明之舉,李玉先有“暴君”之嫌,又要“懶政”退朝,連聞清之也無法擋下鄭化成的這番指責。
“國公所謂何事?”
在“鄭王鞭”的威懾之下,連李玉也不能隨心所欲了,隻能強挺著身子直視殿中的老人。
“烈陽使團已經來京好長一段時間了,既是事關北邊戰事,理應即刻召見,為何拖到如今,卻連見也不見?若是君上不想議和,老臣便將這些北疆戎狄全數打出京去,若是君上為大乾百姓想,今天還是要見一見的好。”
同樣是一個行政指導意見,催促君王處理政事,在這一點上,鄭化成隻是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沒有人能指責他的不是。
“啟奏陛下,戰事為重,先安定北方為好!”
“陛下,臣有奏,臣也以為烈陽使團議和之舉,乃是國之重事,三王之事可先放在一邊,破不破案的,也可等福王醒來再議,戰事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