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許多事兒是說得做不得的。
就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就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類似於這樣的話,很多人都知道。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做的。
再比如說“顧一頭兒”這種道理。
寧衛民拿來教訓下屬可以,但要他自己隻顧一頭是絕沒可能的。
他的“天賦異稟”和深入骨髓的貪婪,都讓他無法放棄魚與熊掌兼得的追求與嘗試。
反過來也一樣,有許多事兒是做得說不得的。
這就像寧衛民在齋宮開的這個工藝品商店,掛上“隻限外彙交易”牌子,明明是好意。
目的是坑老外的錢,來貼補百姓,讓同胞落個實惠。
可沒人能明白他的赤膽忠心,體諒他的好心好意。
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反而視為他為洋人之走狗,認為這牌子是對同胞的歧視,結果竟惹出了懸之又懸的一場風波。
接下來的鏡頭呢?
那恐怕得指向臨時大棚裡廚師們的灶台上。
因為在我們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
實在沒有什麼情景,能比人間煙火更能貼切體現咱們老百姓生活內容與審美情趣了。
在那五顏六色,分門彆類,堆得跟小山一樣的蔥薑蒜、各色菜蔬和雞鴨魚肉的新鮮食材中。
劉師傅的一個徒弟已經開始給一籠剛出鍋的白麵饅頭印紅喜字兒了。
另一個徒弟也在把剛剛蒸好的“鴛鴦扣”一碗一碗底往外拿。
眼瞅著用不了一會兒,這兩樣東西就得往屋裡準備開席的桌上端了。
而直到這時,鏡頭才有必要真正轉向主家的屋裡來。
邊家老兩口此時都穿著體麵的新衣,很乾練地在人群裡忙來忙去。
他們和眾位親朋說著笑著,一起算計著時間,等著迎親的隊伍的歸來。
可也不知怎麼了,邊大媽看看屋外頭明亮舒展的藍天,又看看窗戶上的大紅喜字,再看看嘴裡不住說著吉祥話兒的親人朋友街坊們。
突然間,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淚。
好在在滿屋子人的錯愕裡,還有米嬸兒和羅嬸兒懂得老太太的心。
這倆老鄰居很能理解她身為母親的心情。
於是一個遞過來一塊手絹,一個扶著連聲安慰,也都陪著邊大媽紅了一雙眼圈。
羅大嬸兒念叨,說邊大媽這幾十年把倆兒子拉扯大了,實屬不易。
米嬸兒也勸,說如今苦儘甜來,總算熬出來了。
邊大媽緊著更正,說還不算全熬出來,她還有一個二小子呢。
米嬸兒卻笑,說邊大媽那也比自己強啊。
就這時候,關鍵的一刻終於來了。
忽然間就聽門外有孩子們在嚷,“新媳婦進胡同啦,新媳婦進胡同啦!”
於是頃刻間,待在屋裡所有人都歡呼雀躍起來。
邊大爺神色一凜,登時抻了抻衣裳。
而邊大媽則有些愣怔,似乎有點不敢置信似的。
還是在米嬸兒和羅嬸兒共同催促下。
老太太才確信了好消息的真實,趕緊抹去了臉上殘存的淚痕。
就這樣,邊家老兩口在屋裡一群人的簇擁下,帶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和幸福的心情迎出門去。
院兒外頭,羅家大兒子羅廣盛和寧衛民麵衝緩緩駛入,裝扮得花花綠綠的兩輛“滬海”牌汽車。
一起用紅雙喜煙卷兒,點燃了炮仗。
當打頭的那輛小臥車突破鞭炮的轟炸,緩慢停在當院兒門口後。
一對兒新人,和作為娶親太太的羅家大兒媳婦,以及對方姨媽充當的“送親太太”,先後都從由車上走了下來。
米曉冉和米曉卉此時又一起迎上,開始往新人身上頭上撒彩色紙屑。
新郎邊建軍今天身上的衣裳是寧衛民給參謀的,一身考究的藏青色人民裝。
他的頭麵也被理發店的師傅收拾得很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