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從沒學過飯店管理。
他的學曆,不過是上一世半工半讀,在一所野雞大學混下來的,其實跟張廢紙差不了多少。
但他有心計,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生存能力、投機手段。
還有這一世從康術德身上學到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大學問。
以及不知不覺中因為收藏,對我們的民族遺產,傳統文化所產生的愛好和興趣。
這些東西,遠比大學裡的知識更實用。
何況他還趕上了改革開放、經濟搞活初期,千載難逢的黃金商機。
在當下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真正的高檔餐飲企業沒有幾個,國內人力技術成本十分低廉,旅遊和餐飲市場需求卻在飛速激增的大環境下。
他能夠打著國內第一家外企的招牌,依靠皮爾·卡頓公司的資源作為後盾。
甚至獲得了重文區服務局和天壇公園兩個有權、有地、有關係的官方合作夥伴鼎力支持。
更有“張大勺”、龐師傅、常靜師傅、艾師傅、羅師傅、常玉齡、劉永清這樣各行各業的民間技藝高手真心相助。
可以說他所麵對的市場環境,堪稱千載難逢的美好。
他所占據的商業優勢,同樣是得天獨厚,前所未有的。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所創辦的飯莊仍然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那可真的說不過去了。
1978年之後,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
共和國帶著剛剛擺脫禁錮的喜悅,沐浴在新時代的光輝裡。
隻是儘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彆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麼,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裡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隻是儘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彆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麼,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裡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隻是儘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彆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麼,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裡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寧衛民是1961年生人,父親寧長友是大柵欄起重社的三輪車夫。
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因為煙酒無度犯了腦淤血,早早過世了。
寧家實打實,沒有什麼親戚朋友。
所以這幼年喪父的孩子,連一天好日子都沒有過。
全是靠他那個在街道縫紉社上班的寡婦媽獨自拉扯大的。
至於他們娘兒倆搬到扇兒胡同2號院來,當然是康術德一家搬走之後的事兒。
主要是街道乾部們特意照顧,可憐衛民媽寡婦失業的不容易。
覺得她們要是搬到這兒來,上班也就近了。
而搬到此處之後,明明住得好好的,寧家娘兒倆為什麼又會讓這兩間小房空置呢?
那也隻能說命運的捉弄了。
敢情寧衛民初中畢業後,去京郊房山插隊。
偏偏1977年,就因為去房山看他,他母親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撒手人寰。
而寧衛民沒有縫紉手藝去接替母親的工作,直到兩年後,才能按政策把戶口遷回來。
可寧衛民接茬又是一個沒想到。
終於回到京城的他,發現自己竟然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了。
他的家已經住進去去一個陌生的糟老頭子。
這又是何等的憋屈?
難怪人說,人要是背起來,恨不得連喝口涼水都塞牙,放屁都蹦自己腳後跟呢。
總之,兩個走投無路的人都指著這兩間小房過下半輩子呢,這事兒一下就擰巴了。
無論是康術德還是寧衛民,誰都想讓對方走人。
為此,他們不但讓小院裡的鄰居們評理,還起了激烈的爭端,一下子鬨到了街道乾部麵前。
可實打實的來說呢,麵對這樣的情形,街道乾部和鄰居們,也是左右為難,難以裁判啊。
無論誰,都該獲得同情,獲得幫助。
無論誰,都有正當的理由為他們自己主張權力。
所以難啊!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真讓人為難!
彆說兩個不幸的人,他們自己感到煩惱、鬨心了。
甚至就連他們身邊的這些人,也無不代他們搖頭歎息,為難地嘬牙花子。
於是經過好一番合計和商議,街道乾部們最終給出的解決方式,那就隻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平分!
既然讓誰搬走也不合適。
兩間小房,就乾脆一人一間吧。
可說實話,對這種結果,無論是康老頭兒,還是寧衛民,誰心裡也舒坦不了。
因為這不是幼兒園小朋友們排排坐,分果果。
首先這房分裡外,那就是個問題。
這兩間小房,其實是小院正麵五間北房最東邊的兩間。
等於是一個門在裡,還有一個門在外的套間。
臨時破一個門當然是不現實的。
錢不錢放一邊,就是為了保暖考慮,那也得等春暖花開才好動手。
那誰裡誰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