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用世事難料,變化無常來形容生活。
如今的米曉冉對於生活的感觸就是這樣的。
想當初她在京城的時候,是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會和趙漢宇認識的。
倆人認識之後,她也絕對沒想過自己會和趙漢宇結婚。
當她出於功利,選擇借助婚姻的跳板達到出國留學的目的。
同樣沒想過,自己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之後,所需要麵對的局麵有多麼複雜。
實現理想的難度,需要克服的困難,竟然統統遠超自己的預計。
然而恰恰在她的學業遇到最大的障礙和坎坷,倍感沮喪的時候。
卻又驚訝的發現,丈夫為了幫她實現理想,做出了難以想象的自我犧牲。
她真的感動了!
也真的心動了!
誰能說這不是真正的愛情呢?
從這一刻起,她開始意識到生活的真麵目,或許就是讓人永遠在失望與希望間轉化,在悲和喜這兩種情感中變動。
事實證明,她的感悟沒錯。
因為接下來,就連趙漢宇這天中午帶她出去吃的一頓思鄉飯,也堪稱好事多磨,充滿了峰回路轉的戲劇性。
他們去的餐廳叫“槐香居”。
地點並不在曼哈頓的老唐人街,而是在皇後區的法拉盛。
1984年的法拉盛,還沒和紐約市區合並。
遠沒有幾十年後的紐約第二大華人聚集區的氣象,此時僅僅是皇後區的一個北方小鎮。
華人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隻有當地居民的兩成左右。
這裡的建築更低一些,更像是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
而且這裡的華人居民,大部分都是解放前後才來到美國的新移民。
人員結構遠比廣東人和福建人為多的曼哈頓老唐人街更為複雜。
不過正因為這樣,這家餐廳的菜肴風格,才有彆於曼哈頓唐人街主流的粵菜、閩菜,屬於美國非常少見的川魯風味。
米曉冉進入餐廳之後,感到越發的驚喜。
裝修居然是最地道的傳統古典風格。
木桌、木椅、宮燈、屏風、茶盞、銅水壺,恐怕京城的老字號也沒有這麼全乎的。
菜單也和國內飯館裡差不多,沒有什麼“李鴻章雜碎”、“左宗棠雞”這些中西混合的假中餐,就像餐廳名字流露出的北方味道,讓她倍感親切和期待。
所以哪怕聽侍者說話,意識到這家店大概是寶島同胞開的,她的政治警惕性也提不起來了。
發自內心的為自己終於能用普通話與人交流而欣慰暢快。
但唯獨不好的地方,在於這裡的消費水平實在不低,要比大多數的中餐廳貴一兩倍呢。
恐怕正是因為這樣,哪怕這家店地理位置相當理想,但生意挺冷清。
為數不多的幾個客人中,都是些中年以上的人的華人,沒有一個外國人。
鑒於此,一坐在這裡,雖然米曉冉就不想走了,但點菜可是很謹慎的。
出於節儉使然,她隻要了京醬肉絲和酸菜白肉兩個家常菜。
驚喜是菜單上居然看得見有炸醬麵賣。
她沒抵製住誘惑,就要了一大碗,給不愛吃麵的趙漢宇另要了一碗白飯當主食。
酒嘛,兩個人都不想喝,隻為趙漢宇點了一杯可樂。
點完菜後,又在心裡算了算,光這這麼一頓飯,再加上小費,怕就要將近五十美元了。
那幾乎是相當於他們三天的菜金,不可謂不奢侈。
不過相當可惜的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花了這麼多錢,跑了大老遠,好不容易才吃到的北方菜。
在米曉冉的心裡,卻不儘人意。
她不同於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趙漢宇,隻求個不難吃,能夠糊裡糊塗的吃下肚去就行。
這些菜是她從小吃到大的,要的就是回味家鄉的味道。
味兒一不對,一下就吃出來了。
像酸菜白肉這道菜,白肉給的挺多,可酸菜卻不夠味兒,寡淡極了。
完全沒法跟家裡米嬸自己醃漬的可比。
一口白肉下去,就讓米曉冉感到了膩煩。
本來打算還要喝湯的她,登時沒了胃口,隻能挑幾片酸菜入口勉強吃了。
京醬肉絲更沒法說,蔥對,肉也對,但醬卻是不對的。
正經的京醬肉絲,應該是黃醬和甜麵醬並用的,但這裡炒的居然是三杯雞的味兒。
米曉冉吃了幾筷子,也隻找到百分之五十的相似感。
但這兩樣比起炸醬麵來,還是強多了。
實際上真等到炸醬麵一上來,米曉冉的心情才真正跌落穀底,簡直失望地想罵人。
敢情這兒的炸醬麵,就是一隻大腕裡裝了多半碗意大利麵條,澆上一攤醬。
最過分的是,那攤醬居然是由甜麵醬加醬油和糖調成的,稀得如同巧克力醬一樣。
菜碼有是有,僅僅是一點新鮮黃瓜和醃製的白蘿卜條。
沒有黃豆,更沒有青豆。
眼看著眼前那碗炸醬麵,米曉冉徹底無語的放下了筷子,一口都沒動。
她忍不住深深檢討起自己來,為什麼會報不切實際的希望。
居然期待洋彼岸的人能做出家裡飯菜的味道。
這時候,彆說趙漢宇了,就連上菜的服務員都看出她的失望。
服務員勉強撐著微笑,實則是很尷尬的地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