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身破境之時,提升血脈的方法無非二者。
一是以洞天之法調校靈脈,改善靈體。
二是以調配寶血,將之煉入心脈之中。
換做淬煉,想來也是同樣。
“既如此......”
寧洛眉毛一挑,忽然意識到:“那麼煉製靈器的本質,豈不就是材料科學?”
眾所周知,簡單的掌控核聚變,對寧洛穿越前的時代而言,早就並非難事。
然而“可控核聚變”這一完整概念卻始終沒法實現。
究其根源,還是在於材料的弱勢。
現今沒有任何一種材料能夠承受核聚變產生的過億高溫,所以材料很大程度上規限了科技的發展。
對於修行界的煉器而言,也是同樣。
緣何修士會另辟蹊徑,研究出法器一途?
緣何靈器明明泛用性更強,但在修行界卻不如法器出名?
原因自然也是在於材料。
材料不行,真意來湊。
但旁人不懂材料,可寧洛卻是稍懂幾分。
這個,就得屬於科技的範疇了。
也是寧洛的知識遠見。
事實上。
現代的鍛冶工藝與古代相比未曾出現什麼飛躍式的進步,更多是在諸多細節上的優化。
本質仍然都是滲碳法,隻是現代工藝能夠做得更好,而且刀匠也有餘力更加追求器具的美觀。
眾所周知,煆燒的過程會讓鐵合金失碳,從而硬度降低。
碳含量越高,鋼鐵的硬度也就越高。
所以古人早先以草木灰覆蓋在金屬之上煆燒,以此達到補碳的效果,從而煉製出名刀寶劍。
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滲碳法,則是將成型的器具置於容器中,填埋入木炭,豆豉,土末,這樣滲碳高效且穩定。
這種方法被稱之為“燜鍛法”,一直沿用至今。
煉器的另一法則在於鍛打,鍛打的目的則與燜鍛相反,是為了脫碳。
含碳量多,就越硬越脆。
含碳量少,韌性就越好。
所以才有了脫碳與增碳的說法,包括後續的淬火,都是為了在材料層麵上精益求精。
更加高深的化學原理與物理法則,寧洛自然是不懂的。
但畢竟修行煉器又不是真的材料科學,內理本就有彆,眼下的知識自然已經足夠。
他當下至少清楚,打鐵並不是像裡寫得那樣,極儘所能朝著金屬塊掄個成千上萬錘,就能得到想要的工件。
那要是能鑄造出可堪一用的兵刃,就有鬼了......
“不過對於煉器的鍛冶而言,碳含量其實並非需要考量的範疇。”
“因為萬法界有本就遠超藍星合金極限的天地靈金。”
“但增碳法和脫碳法,確實都有可取之處。”
“脫碳法需要摒除的,是器具之中贅餘的雜質以及其先天所帶的真意。”
“增碳法需要添加的,則是用以強化器具性能與真意適性的天地靈物。”
“......”
“呼......”
“我明白了。”
直到這時,寧洛才終於從儲物玉鐲中翻出了在天齊府貯藏的煉器著作,順便回朔陸川曾經教給他的煉器之法。
他的道路已然明確。
現在其他的煉器著作也理當解禁。
寧洛翻閱一通,瀚海般的神識轉瞬間一掃而過。
“唔......”
“陸川的煉器之法精於環境,倒是與陣道也有幾分匹配。”
“這麼說來,如若能夠布下抽離真意的陣法,興許的確能夠對脫碳法有幾分幫助?”
陣法......
寧洛倒是還真會一些。
隻可惜,他對陣道的熟練程度,尚不足以用來輔助煉器。
而且眼下軍器廠中的環境也不容許他這麼做。
所以現在不急。
吸附真意的方式還有許多,就比如說寧洛的真元,就可以抽離一部分材料中的道蘊與真意。
現今追求完美大可不必,也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畢竟寧洛隻是練練手的層次,還沒有真正做到整合五藝,將之融彙貫通。
“萬法界的煉器著作中,淬煉一道倒是對淬火的工藝研究較多。”
淬火,其實原理還挺複雜的。
但大體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硬度與強度,但可能會損失些韌性。
某種程度上與增碳法有些相近。
但萬法界的淬火卻與之有彆。
因為萬法界的淬火,其所用的“淬冷介質”既非水油,也非冷空氣。
而是靈液!
“果然,區彆還是挺大的。”
“雖然科技工藝相近,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靈液淬火就沒有那麼多副作用,幾乎是完全的補正效果。”
“淬火,回火,退火,正火......”
“我大概,是明白了。”
“呼......”
寧洛閉目凝神,調息良久,隨後緩緩起身。
萬事俱備。
也是時候,該開辟一條新的道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