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小朝會!
朱雄英接過張呈來的奏本,打開掃了一眼,這才發現,上麵的缺官真的不少,幾乎囊括了各個衙門的大小位子。
六部侍郎就缺了四個!
“怎麼一下子缺了這麼多官?”
朱雄英眉頭一皺,問道:“朕以前怎麼沒有發現!”
張拱手道:“陛下,新朝所用臣子,多為洪武老臣,這些官員大多上了歲數,已經到了致仕的年紀,年老體衰,實在無法繼續為朝廷效命,所以在新朝四年間,有數人致仕,一直沒有補上,就在前幾天,戶部侍郎王純老大人也提出了辭官的請求!”
朱雄英聽後連連點頭,這個情況他是知道的,當初改元永興,一乾朝廷重臣全是老頭,包括現在也是。
比如,淩漢,王鈍,董倫,包括詹徽,傅友文,這都早超了致仕的歲數了,可沒有一個願意走的。
大家雖老,卻都想為大明江山,永興大業,繼續發光發熱,燃燒最後的歲月,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所以,永興朝的核心班子,又叫永興老年天團,一群老頭整天圍著和他們孫子一樣大的皇帝轉。
“補官是一定要補的!”
朱雄英突然抬頭說道:“朕覺得是不是該補上來一些年輕人了!”
“你看看你們這些人,哪個不是兩鬢斑白,白胡垂髯的……哪個不是都當了祖父,有些人恐怕都有重孫子了!”
“可朕呢?”
“朕才二十多歲,整天和你們一群老頭在一起,有時候,朕都覺得自己也七老八十了!”
在場的老臣們頓時笑了起來,如果沒有朝政爭論,永興朝的朝堂氛圍還是很和睦的,這些老頭們有時候還很可愛。
特彆是吵架,相互問候對方八輩子祖宗的時候,更可愛。
朱雄英最愛聽文官吵架,比看戲都精彩。
但吵歸吵,可不能動手打架,都上了歲數,萬一鬨出人命可就不好玩了。
玩笑歸玩笑,皇帝的意思大家也都明白。
張正色道:“陛下,舉薦青年才俊入朝為官,固然是好事,但重要官職還是要依靠有經驗和資曆的老臣來擔任,不然,實在無法服眾啊!”
“這是自然!”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朕是不可能提拔一個剛入仕途的毛頭小子來擔任侍郎這樣的高位!”
大家身居高位,那都是多年靠著能力,熬著資曆,一步步走到今天,突然冒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成了自己的上司,那能服他都怪了。
但凡朝堂上穿紅袍的,就沒有一個是低於四十歲的人。
朱雄英看著奏本,說道:“既然缺官,那該補就補,朝廷也不缺那點俸祿,吏部缺個左侍郎,可有推薦?”
吏部副官啊,正三品官職,掌管一部分官員的考核和調動,升降,絕對是核心位子。
話音剛落,詹徽立馬說道:“陛下,臣推薦北平按察使陳瑛,此人是洪武老臣,國子監出身,曾任都察院監察禦史,為人剛正,品行忠貞……”
詹徽說了很多,但朱雄英卻沒有表態,而是悠哉的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隨後又慢慢的放下,甚至都沒多看詹徽一眼。
很明顯,你推薦的人,皇帝不滿意。
陳瑛是誰,朱雄英並不知道,但是你詹徽推薦的人,那這個人應該不是啥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