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月十七日。
禮儀院上書,山陵儀仗依永熙陵(太宗)例,用九千四百六十八人,今請上路後從永昌陵(太祖)例,用三千五百三十三人。
升輿力士九百八十四人,掌幕婦人一百五十人,舁行殿(抬行宮)三百四十四人,由開封府雇召。
挽龍輴(載靈柩的車架)方相一百二人,喪葬作事雇召。
擎牽駕軍士一萬二百三十三人,諸軍差。
祔廟日,所排仗九千四百六十八人,止以山陵出京人充。
天子貴為九五之尊,生前榮耀至極,死後的喪葬自然也是冠絕天下。
單單一次入葬,便要調動數萬人,這絕對是後世之人難以想象的,但放在千年前的宋朝,卻是遵循禮製。
看到這份上書,縱使李傑,亦是覺得太過鋪張浪費。
凡人世界,即使生前貴為帝王,死後和普通人也沒什麼兩樣,生前的榮耀無法帶走,厚不厚葬都是一樣的。
不過,宋真宗的喪葬儀製是沒法改了,畢竟本朝講究以孝治天下,還講究子不改父政。
當然,某些時候,後麵那句話隻是一句屁話,純粹是占據道德製高點的說辭。
禮儀院的上書遞進宮中不到一天,劉娥就光速批複了這份上書,同時下詔,令司天監儘快確定啟攢宮,以及靈駕發引的日期。
這些事都是有例可尋的,劉娥並沒有將劄子遞到福寧殿,而是直接轉發至了中書。
事後,在日常請安的時候,劉娥還特地解釋了一兩句。
自從那日福寧殿衝突後,劉娥對李傑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轉變,她不在把李傑當成一個普通的少年。
雖然劉娥仍然沒有放權的意思,但態度起碼端正了不少。
最顯而易見的改變是,往日不會遞到福寧殿的劄子,現在都會遞過來。
十九日。
午後。
李傑正在看寶慈殿那邊遞過來的劄子,雖然這些劄子都是劉娥批複過得,但這並不影響他翻閱。
多看一些劄子,能夠讓他更快的窺見國朝的全貌。
比如,他現在手上的這份劄子就很有意思。
這是錢惟演的上書,他奏議,以官家的生日為乾元節,以皇太後的生日為長寧節。
以誕辰為節始於唐玄宗,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以自己的誕生日為節日的帝王。
(ps:遇到皇帝的誕辰,通常會舉辦大規模的宴會,同時也是法定節假日)
後代的帝王紛紛效彷,以自己的生日為節日。
第(1/3)頁
第(2/3)頁
如宋太祖的長春節,宋太宗的乾明節,宋真宗的承天節。
其實,細數這些節日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宋太祖以‘長春’二字,希望的是活得更久一點,長生是曆代帝王的夙願。
乾明,乾出自易經,一般代指天、君、父,宋太宗節日的寓意是我當為明君。
宋真宗的承天二字,顯然是在昭示自己的正統地位。
太宗得國不正,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卻是公認的事實。
如果按照金貴之盟,太宗死後,繼承人怎麼也輪不到宋真宗,可事實上卻是真宗繼承大統。
在真宗看來,毫無疑問,這便是天意,是承天之命。
至於,乾元二字,同樣是出自易經,‘乾,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是乾卦之四德。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充滿寓意的好詞。
恰好,元亨利貞的‘貞’字讀音又通趙禎的‘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