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自帶紙張,唐植桐出筆墨,聊會天,等墨乾透帶走,一般都是這麼個流程。
對於有人來找唐植桐寫春聯,張桂芳很高興,這說明鄰居把自己兒子當成個文化人,這種認同感比三瓜倆棗值錢。
其實寫對聯賺不了幾個錢,唐植桐以前有個本家哥哥,有一年臘月二十六突發奇想去集市創業擺攤寫對聯。
一上午下來凍成孫子不說,隻賺了幾毛錢的潤筆,自那以後再也沒提創業的事。
唐植桐樂嗬嗬的忙著,傍晚時分天空飄起了雪花,這年味真的是越來越足了……
張桂芳非常尊敬自己的婆婆,用她的話說就是:婆婆待我比親媽都親。
因此張桂芳過春節的流程沿襲了婆婆的規矩,三十晚上供祖、吃炒菜,飯後熬五更,並包淩晨祭祖及第二天一早吃的白菜豆腐水餃。
說是白菜豆腐餡的水餃,其實並非純素,唐植桐印象裡,如果能有油渣,奶奶也會剁碎摻上一些。
晚飯四個菜,唐植桐做的,各個有肉絲,對於唐家來說,這就是改善了生活。
每做好一個,都盛出一小碗擺在八仙桌上,八仙桌上方是唐奶奶、唐父照片,以及寫有唐爺爺名諱的牌位,其他祖輩的名諱,隨著唐爺爺去世已不可考。
唐植桐從小到大,每逢春節、中元,都是這套流程,四九城這兩個日子都沒這套,反而是清明、忌日或其他重要日子會這麼做,所以在王靜文家才會想著讓王敬民端菜祭奠。
吃完晚飯,一家人圍爐夜話,沒有電視、收音機,隻能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
倆妹妹聽著聽著就打起了哈欠,唐植桐就拿羊拐陪妹妹們玩,笨拙的手法引得一家人大笑,氣氛很融洽。
也許是過年的緣故,今晚沒有停電。
夜裡十點的時候,唐植桐開始剁白菜和油渣、切豆腐,調餡,張桂芳和麵。
接下來是包水餃,倆妹妹也有參與,鳳珍包的好一些,鳳芝包的慘不忍睹,歪歪扭扭不說,有的甚至沒包好口,一下鍋必定露餡。
張桂芳看小女兒包的這幅樣子,沒忍住,說了一嘴,想讓她在一旁看著,彆糟蹋了糧食。
“媽,早晚都得學。奶奶和爸都看著呢,妹妹有進步,他們也高興。”唐植桐委婉的勸了一句,他對倆妹妹多動手是持鼓勵態度的。
張桂芳聽唐植桐這麼說,也就不再言語。
唐奶奶早年間跟她講過,熬五更,也叫守歲,是舊年與新年的交接,是個很重要、神聖的節點。有已故親人及祖先看著,他們在看護著活著的人,活著的人也要展現好的一麵,不能讓先人擔心。
如果唐奶奶和唐父在,他們一定也想這個家好好的吧?
“媽,我好像有件事忘記和您說了。”包著水餃,唐植桐突然想起個事。
“啥事?”張桂芳手下不停,雖然她不再反對鳳珍參與,但她多包幾個,就能讓閨女少糟蹋幾個。
“小王她媽說咱院子大,想讓我起兩間廂房,轉過年頭挑個日子好領證。”唐植桐心累,大過年的兩頭騙。
“起房子要不少錢,可咱家不夠啊。”張桂芳聽完犯了愁。
“錢的事您不用操心,小王有,她媽也同意,甚至家具也可以她家出錢。”起房子繞不過張桂芳,但花錢能繞過兩邊,唐植桐兜裡還有點錢,至於是否會被拆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吧。
“怎麼能用女方的錢。”張桂芳不太樂意,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後還是說了一句:“你找了個好媳婦。”
“嘿嘿,是給你找了個好兒媳。”意思沒變,但表述的主體一變,意思像是又變了。
“是給我和鳳芝找了好嫂子。”鳳珍比之前開朗了很多,臉上多了笑,有點十二歲姑娘青春活潑的模樣了。
掛鐘敲打1下,張桂芳開始煮水餃,是真的數著下,二十來個的模樣。
煮好後,一個茶碗三個,盛了三個茶碗,端到八仙桌供上。
剩下的幾人嘗嘗味,然後放掛鞭炮,上床睡覺……
有挺多書友說更新慢,業餘時間寫,沒辦法。
等啥時候能萬均,我就能放心專職寫了,嗯,透明小撲街的野望,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