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據後來拘拿的王氏緞莊人回話,這雙繡鞋原本是城中另一戶人家定製。
那戶人家中有女兒即將出嫁,專為她定的嫁鞋。
當時距離約好的取拿時間還有兩天,哪知前一天夜裡,孫府的一個名叫阿園的丫鬟來到布莊,非要買下這雙鞋。
婚鞋何等重要?將客人定好的物件臨時毀約轉賣他人,這本來是生意人的大忌。
但阿園一來,王氏緞莊的人鬼使神差的就將婚鞋拿了出來,遞給了她。
孫府是城中大戶,孫府的掌家族長孫道揚在金縣名聲不錯,雖說生意做得大,但每年過年仍會回老家,捐錢送粥,接濟百姓。
他家吃穿用度所需的東西不少,一般在城中買賣都是隻要驗明身份後,先拿物件兒,後統一結賬。
阿園拿走婚鞋後,王氏緞莊的人本該後麵上門取錢,至此錢貨兩訖。
不過後來孫府上下離奇失蹤,這件事情就成為了一樁懸案。
這雙婚鞋自然是沒收回錢的。
王氏緞莊的人不止是得罪了定鞋的人家,同時還損失了一雙鞋子,王家人很是鬱悶,因此這件事情縱使過了16年,鎮魔司再提起時他們依舊記憶清晰。
湯祖望親自審案,王家人是斷然不敢串供的。
事情稀奇就稀奇在這裡了。
16年前的孫府確實辦了一出過場,但這事兒究竟是喜事還是喪事,竟然出現了兩個說法。
審問了王觀山及王家人後,不止沒有解除湯祖望心中的疑惑,反倒增添了更多的疑雲。
同時季老三這邊也喊冤枉。
他不承認接過孫府的紮紙活兒。
紮紙是門手藝,短時間無法上手,是需要代代相傳的。
一般是父傳子,且需要長年累月手把手的教,才能出師為人做活。
因礙於這一行的特殊性,金縣做這一門手藝的人隻有季氏一家,再審案件時,季家人沒法像王觀雲一樣推脫。
但季家死活不承認接了這門活。
孫府是大戶人家,辦喪所需要的陪葬物多。
據16年前的口供來看,當時季老三提及孫府點名要了紙人男女十對,馬及車輛二駕,還有彆墅一座——這可是大工程,季老三需要帶著兒子、兒媳趕工許久才行。
這些物件數量繁多,若是真有孫府辦喪這件事,物件騙不了人。
所以季老三咬死了沒有這件事,不過他也說不清為什麼鎮魔司會有關於孫府辦喪的記錄——甚至壓根兒不記得他曾被鎮魔司拘問過話的事。
事情到這裡陷入僵局。
這五個相關人證,有兩人屈打成招,一人堅稱冤枉,另外兩人則也不承認發生過這樣的事。
種種情況,甚至讓湯祖望先懷疑自身——是不是鎮魔司16年前確實胡亂記了卷宗檔案呢?
這並非全無可能!
鎮魔司的馭鬼令司辦案全憑心情,馭鬼者的性情千奇百怪,大多人品、素質極低,濫用刑罰更是如同家常便飯,總而言之乾出這種胡亂記錄卷宗的事並不稀奇。
正當湯祖望懷疑自身的時候,季老三一家承受不了嚴刑逼供,又說出了另一條線索:16年前,他家沒有為孫府紮過紙人,但家中卻出現了一件怪事。
時間正值孫府辦‘喜事’之後,他們鋪子突然出現了一截斷裂的‘殘肢’。
季家是紮紙鋪出身,季老三提及的‘殘肢’自然不是真正的人體組織,而是一根以竹架作骨的紙糊大腿。
這年頭日子不好過。
季家的每條竹片、每張紙都是經過計數的,晚輩練習也有定量,這截‘紙人腿’出現得莫名其妙——且從斷口處看,也不像是專門製作,而像是從粘糊好的紙人身上撕扯下來的,真是十分怪異。
事件發生後,季家人相互盤問,沒有問出個所以然,家裡紙張、物品也沒損失,這紙人腿像是憑空出現。
那段時間恰逢孫家滿府人憑空消失,鬨得滿城風雨。
鎮魔司與官府都要查探此案,季家出現了怪事,也不敢聲張。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旦牽扯到了鎮魔司,季家不死也要脫層皮。
因此季家緘默不語。
事後孫府的案子不了了之,季家除了突然出現的那條‘怪腿’之外並沒有出現詭異的事,季家人鬆了口氣,不久將這條紙人腿悄悄燒了個一乾二淨,來了個毀‘屍’滅跡。
一晃十幾年過去,季家人逐漸放下心來,哪知隔了許久,鎮魔司又會舊事重提,繼而讓季家將這樁隱藏了多年的秘密吐露了出來。
……
卷宗記到這裡,趙福生結合目前已知信息,知道這位二十六年前的鎮魔司令司有幾分本事,憑借他當時的手段,不接觸厲鬼,已經接近真相了。
孫紹殷在上陽郡死後,屍身被分解(亦或是被人分屍而死)。
他死後,孫家人將他送回金縣打算安葬。
辦喪的過程中,有人以季老三紮的紙人身軀替代了孫紹殷大部分的殘肢,將其拚湊。
孫紹殷隨後厲鬼複蘇,輪回法則影響了許多人的記憶,參與過當年孫府喪事的人記憶被抹除,轉而隻記得孫府的喜事了。
隻是當年的湯祖望實力有限,沒有進孫府查探,對這樁陳年舊案便如霧裡看花,琢磨不清楚。
在斷斷續續的記錄中,趙福生將卷宗翻完了大半,結合如今已知的情況,幾乎將當年孫府的事摸了個清楚。
湯祖望的記錄再折轉回當時。
他審問完孫府相關的事,卻一無所獲。
但經過查詢,他卻發現孫府出現了許多詭異之處。
疑點之一:孫家當年究竟辦的是喜事還是喪事?
通過查證,他發現孫家當年確實有一樁喜事要辦,但辦到一半便出意外,最終不了了之,好像出了差錯。
之後鎮魔司當年關於孫府的記錄有兩點:一、孫府有過要辦喪事的記錄,從記錄的陣仗看,孫家死的是主要人物;
二、孫府曾想過出賣祖宅。
但最終官府並沒有相關的出售、更名記錄。
出了謹慎,湯祖望在卷宗上記錄,他查詢了孫府出事同年的相關案件。
那一年金縣治案不算好,大案子不多,小案子倒不少,可這些事情大多與孫家無關,倒是同年,鎮魔司有個雜役失蹤,勉強能與孫家扯上乾係。
此人姓鮑行二,事發前曾想購買孫府祖宅,一直在關注孫家的房子,在孫府事發之前,他離奇失蹤,鮑家人及鎮魔司的人再也沒有看到過他。
湯祖望事後查閱了鎮魔司名錄,確實在同年雜役姓名上加上了他的名字。
在他失蹤的當天,孫府的人也儘數失蹤。
偌大的府邸再也沒看到一個活人。
這棟宅子就令人害怕了。
當年金縣鎮魔司的令司估計也嗅到了其中的詭異處,他選擇的方式是掩耳盜鈴。
興許是不想惹麻煩上身,也有可能是知道自己能力不足,當年的鎮魔司令司將疑點記錄在冊,把這樁麻煩留給了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