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沿途都有驛站,上任官員,按照級彆不同,可獲得不同待遇,沿途負責一切食宿住行,又要方便許多了。
而且燕州離得近,沒走幾天也就到了。
殷正心先去州城找巡撫和布政使報到,然後去府城麵見知府大人,府裡再派人跟殷正心一起去縣城赴任。
縣裡早就得到了通知,從縣丞到三班衙役全都出城相迎。
彆看一縣之地不大,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六房對應六部,縣丞對應內閣,縣太爺更是號稱百裡侯。
這也是有排序的,縣令是大老爺,所謂青天大老爺是也,縣丞是二老爺,主簿是三老爺,以此類推。
雖然齊玄素被尊為小掌教,但並非生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太子,而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經驗豐富,剛剛肅清了西域道府上下,如今以縣令的名義,恩威並施,壓服一個縣衙的人馬當然不是什麼難事。
正常情況下,縣令隻是流官,談不上什麼勢力。可一旦天下大亂,那就不一樣了。坐鎮中央的閣老們反而成了擺設,地方督撫才是手握大權,甚至能夠逐鹿天下。
齊玄素和秦淩閣走的就是這條路。
成了縣令之後,就要做出點政績,區區一個縣令,倒是不必重開陸地商路這種大項目,儒門的治理體係和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也談不上發展經濟,頂多就是鼓勵農桑、開墾田地一類。這種政績缺點是見效太慢。
齊玄素思來想去,還是剿匪更好一些。
除了京畿地區,中原各地都少不了匪患,區彆隻在於大小而已,哪怕是燕州等地也不例外。說起來,剿匪算是齊玄素的強項,本質上跟道門打擊隱秘結社差不太多。
齊玄素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編練家丁,搞出一支嫡係人馬。
此家丁可不是仆役。
大魏實行衛所製度,在全國設立衛、所兩級,士兵設立軍戶。但是自世宗皇帝之後,在這一正統規製之外,還出現了家丁製度。所謂家丁,就是武將所轄不入兵籍者,是將帥用於禦敵衛身的私兵,完全依附於主帥。
第(2/3)頁
第(3/3)頁
大魏的衛所製度一大特點是兵民合一,士兵要進行務農,通過耕作土地所得收入來供養軍隊。然而隨著土地大量被兼並,包括軍屯官田,這讓部分兵士失去生計,四處流亡的兵士依附將領,成為私兵家丁。
在這種情況下,衛所製度勢必衰微,同時伴隨著大魏賦役製度的改變,衛所製逐漸向募兵製轉變。家丁招募並未被限製,所以家丁隨著募兵製發展而得到大量招收,這也是家丁的重要來源。
大魏為抵禦金帳汗國,在遼東設置重兵,自明雍年間,軍隊渙散,實力萎頹,難以抵抗外敵入侵,北部邊防壓力巨大,為鎮守邊疆,曆任遼東總督開始大力發展家丁製度。家丁整體戰力極強,是軍伍的中流砥柱,對鞏固邊防起著重要作用。而家丁受將領而非朝廷控製,這也導致了各地督撫相繼坐大。
世鎮遼東的秦家號稱有上萬家丁,抵得上十幾萬大軍,這才是異姓王的本錢。
這些家丁絲毫不遜於江湖武夫,甚至因為精通軍陣合擊之道,更勝於散兵遊勇一般的江湖武人,極為厲害。
齊玄素要編練的就是這個家丁。
隻是練兵離不開錢,手裡沒把米連雞都哄不住,該從哪裡找錢?這個命題可太宏大了,彆說棋局裡,就是棋盤外的齊玄素也在為這個問題發愁。
貪墨肯定不行,此乃旁門邪道。
找老丈人要錢,且不說老丈人並非大富大貴之家,就算有錢,儒門之人鄙視武人又講忠君之道,絕對不可能支援齊玄素練兵。
再有就是從大戶身上擠一擠。
該怎麼擠?總不能養寇自重吧?
這幫大戶的德性,齊玄素可太清楚了,不動刀子,肯定是沒錢。動了刀子,也未必有錢。風險極大。
至於搞點道門的先進工藝,比如玻璃什麼的,似乎有點不切實際,齊玄素壓根不懂這個,除了火器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有礙官聲,因為這些都屬於奇淫技巧。
難道要落下第三子嗎?
另一邊,秦淩閣終於落下了他的第二子。
這一子天賜良緣。
李知性和秦家大小姐的緣分。
佳偶耶?神仙美眷也,夫複何求?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