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大家好一番討論,很快先確定了,202.5萬美元乘以12的2430萬美元中,先分飛利浦、諾德一人1百萬。
剩下的2230萬中,楚向前因為是船主和這生意的發起人,拿走1200萬,眾人心裡其實意見不大,但眼看楚向前直接拿走一半,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羨慕的。
好在煤炭生意隻是楚向前對霓虹出口生意之一。
鐵礦石、牛羊、木材,甚至等阿曼的油田拿到手,每個月5萬桶的石油,也需要找客戶。
所以楚向前一句,這1200萬自己今後會不斷買勝利輪,立馬讓9個鬼佬沒了意見。
哈德爾、納爾遜、布裡奇、葛白四個部門的頭頭,拿走100萬,加起來就是400萬美元。
盧卡斯、布萊爾兩個助理處長則拿80萬,東區指揮官特納和油麻地警署署長查爾斯則拿50萬。
特納這個葛白的助理最少,隻有30萬可拿。
等於牌友會的9個人一共拿走690萬美元。
加上飛利浦、諾頓的200,和楚向前1200萬,等於2090萬。
剩下的340萬美元自然是留給鎂國佬的。
但拉誰入局,得看具體情況。
而且以楚向前的性格,既然葛白這些人拿了錢,那就得做事。
今後楚向前在港島的進出口公司,不管是遇到港島、還是倫敦,亦或者鎂國人的刁難,都由他們負責解決。
當然飛利浦和諾頓,還有鎂國人拿了錢,同樣得出力去搞定倫敦和鎂國佬。
相對應得,楚向前既然拿走的這1200萬,那他就得保證貨源和運輸。
而且還得保證,每年至少得采購15條船。
即便用40萬美元一艘勝利輪來算,每年也要花掉600萬美元。
但楚向前其實根本不用出這錢。
本來就和小摩根、皇家銀行的麥克唐納有過協議,每年用純血馬換勝利輪的協議。
而且協議規定,今後三年,每年40匹純血馬,換60條勝利輪。
三年後,楚向前擁有的勝利輪會達到210艘。
可惜都是些十幾年前的老船,總噸位才315萬噸,比起其他船運大佬,船隻數量或許不會比他們少,但噸位絕對會少很多。
包船王頂峰時期,擁有的船隻噸位超過2100萬噸。
當然,那都是十六七年後的事。
楚向前有的是時間,慢慢的廢棄或者賣掉手裡的載重才1.5萬噸的勝利輪,換成5萬噸、甚至8萬噸的巨型貨輪。
不過想想70年代末,包船王都棄船上岸,可見船運行業也就十幾年的豐利期。
不對,應該說是十幾年後,船運行業會進入一段低潮期。
度過那段時間,肯定又會迎來高峰,但那時候肯定是十萬噸,甚至20萬噸超巨型貨輪的天下了。
一條船動不動一兩億,甚至好幾億美元,楚向前想想就覺得頭疼。
但他完全可以拉人入股,或者上市圈錢。
學學李公攤,高峰時期向股東們供股和配股,但凡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人,都能花錢購買新增股票。
等到股災發生後,低價大量回購新增股票。
等於用股東和股民的錢,一邊幫自己拿到更多的公司股票,一邊還能省下不少錢拿地搞開發。
光是低價拿地搞開發賺到的錢,說不定就夠回購供股時,發行的新股。
這一進一出,等於賺了兩份錢,難怪李公攤的財富能爆炸性的增長。
楚向前眼看葛白等人,已經陷入了自己描述的前景中,這才
裝作猶豫的樣子,開口說道,“其實以霓虹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對電力的需求也會增加。
自然需要更多的煤炭,或許我手裡的30條勝利輪,每年運載的煤炭,連霓虹每年增加的煤炭需求量都滿足不了。
所以我們每年增加15到20條船,肯定吃不下這新增的需求。”
葛白等人想了想,很快就點點頭。
自從爆發了南北高麗的大戰後,鎂國人為了節約成本,已經放鬆了對霓虹的管控。
不僅很多二戰時期,被炸成廢墟的兵工廠、造船廠已經重建,還有紡織、罐頭、汽車等等也開始經曆了重建、擴產、自主研發,最後和鎂國人搶奪低端市場的過程。
所以電力的需求也在逐年變多。
但凡是個正常點的執政黨,都會囤積煤炭、石油、糧食、金屬礦石做儲備。
霓虹又是個極度依靠進口的國家,所以霓虹人在基礎原材料上,一邊滿足自己身消耗,一邊大量囤積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第(1/3)頁
第(2/3)頁
也就是說,霓虹人對煤炭的需求,每年增加一兩千萬噸一點都不意外。
30條勝利輪也才45萬噸的運力,每個月三趟不過是135萬噸。
一年下來也才1620萬噸,這點數量,大概也就和新增的需求差不多。
但楚向前不僅僅想拿下這筆單子,他還想搶澳洲袋鼠的訂單。
楚向前見大家都點頭,這才繼續說道,“我打算用舊船做抵押,加上每年分到的1200萬美元利潤。
爭取明年的今天,買下三十到四十條船。
而且生意一直順利做下去的話,後年采購的貨船數量,應該還能再翻倍。
三年後,說不定船隊就有150,甚至200條貨船。而我們的收入,也會增加三五倍。”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狂喜起來。
三年後,即便隻有150條船,那也等於翻了5倍的利潤。
要是真有200條船,等於六七倍的盈利。
當然,楚向前知道自己不可能全買天朝的煤炭,真那麼做,也太不拿其他船運和煤炭公司當回事了。
能吃下霓虹15%的煤炭生意,楚向前就已經萬分滿足了。
所以三年後,利潤能漲五到七倍,那是最理想的狀態。
楚向前知道這基本上不可能,卻不妨礙他向合作者們畫餅。
反正是吹牛,自然是往高了吹。
最後完成不了也不要緊,隻要賺錢,問題就不大。
可對哈德爾、納爾遜、布裡奇、葛白四個部門的頭頭來說,一想到三年後,自己每年從煤炭生意上,能拿到500到700萬美元。
想想都激動的難以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