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調整本國經濟發展態勢,尤其是重塑戰後本國產業結構,從而適應新的國際市場變化。”
“做到危機不首先在東非爆發,如果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政府也要有可靠的方案,將損失降到最低,最好能夠實現國內經濟的正向循環,同時通過科技創新保證外貿的平穩。”
“當然,經濟危機肯定不會立馬發生,根據我的預期,它大概會在1925年以後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我國經濟發展應該會相對平穩,甚至可能持續繁榮。”
“政府的工作就是借助這個繁榮時期,做好配套設施和政策,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淘汰落後企業,扶持優質創新和技術型企業,淘汰落後產業,發展新興產業。”
依照恩斯特的意思,經濟危機就像一場流行感冒,而隻有免疫力強的人才能不受到太大傷害,並且最先康複。
而所謂免疫力,對於東非來說就是優質的產業結構,公正的市場環境,有活力和核心技術的企業等等。
恩斯特說道:“就拿鋼鐵行業來說,在世界大戰期間,我國的鋼鐵產量攀升到接近四千萬噸。”
“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了來自外部市場的刺激,來自歐洲的訂單,亦或者遠東等落後地區的需求。”
“而不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所生產的,如果外部市場崩潰,而我們又沒有做好相對應的調整,那國內市場上可能就憑白多出將近數百萬噸的過剩產能,同時還有可能麵對國際鋼鐵的傾銷競爭,進一步擴大過剩產能帶來的損失。”
東非鋼鐵年產量一度達到了四千萬噸水平,比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美國,還多出六七百萬噸。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供給了歐洲或者其他市場,這部分市場最高的時候大約消化了接近一千萬噸的產能,也就是說在東非鋼鐵出口的高峰,出口鋼鐵及相關產品幾乎等於英國一整年的鋼鐵產量。
不過,1917年以後,東非對外鋼鐵及相關產品的出口量又回落到數百萬噸水平。
數百萬噸相對於東非接近四千萬噸的鋼鐵產能,占比其實已經不算很高,但這主要是因為東非本身就是一個鋼鐵消耗大戶。
東非人口高達一億六千萬,工業規模龐大,東非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快,所以自身的鋼鐵需求肯定少不了。
但數百萬噸已經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要知道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全年的鋼鐵產量都達不到一百萬噸,而能超過一百萬噸的國家,完全稱得上工業強國,就比如戰前的比利時。
所以恩斯特說道:“產能過剩問題,要逐步解決,讓其回歸到合理區間內。”
“以鋼鐵生產企業舉例,一些技術含量低或者浪費嚴重的鋼鐵廠要關停整改甚至是淘汰,對於一些有技術創新的企業則要鼓勵。”
“這樣一來一去,淘汰落後企業就能把市場讓出來,用於培養競爭能力和技術強的企業,這種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也才更有實力和國外企業進行競爭和廝殺。”
“尤其是在稅收政策上,做出一定調整,鼓勵科技創新型和優質企業的發展。比如鼓勵電子科技,電力工業,合金研發,化學工業,新材料研發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金融業領域,也要進行整改和糾錯,我國金融行業得到初步發展,但是暴露的問題也十分嚴重,而曆次歐美經濟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金融行業的監管不到位和過度寬鬆,也是導致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
畢竟,很多創業者的第一筆投資都是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而這些資金的使用不到位,就容易導致爛賬從而暴雷,上一次經濟危機就是從維也納的金融業開始的。
“最後是民間,如今東非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而民間投資和民辦企業占比已經超過國有資本,但是政府不能因為民間企業的身份,就真的放任自流。”
“同樣要嚴厲打擊市場規則的破壞者,整頓市場風氣,同時對優質企業進行扶持,提高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企業關係著就業問題,如果經濟危機時倒閉的企業太多,那就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東非政府肯定沒有能力當所有企業的家長。
而且民間企業相對於東非國有企業更加純粹,沒有相對應的社會責任和政治任務。
但是,即便這種情況下,有不少企業照樣是利益熏心的存在,並不產生實際的社會價值,反而破壞市場環境和風氣。
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在上個世紀美國鐵路建設狂熱時期,就有很多空手套白狼的皮包鐵路公司,這種公司可能沒有修建一寸鐵路,但是卻通過輿論造勢,從而炒高股價賺的盆滿缽滿。
而他們的存在,不僅讓接最後一棒的股民賠的家徒四壁,同時還帶壞了社會風氣,畢竟很多鐵路公司真心實意的建設鐵路,結果不僅賺不到錢,還可能虧損,而用鐵路做幌子炒股票的皮包公司卻賺的盆滿缽滿,這種心理落差誰能接受的了。
最終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鐵路公司選擇走“捷徑”,從而引發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
東非政府為了刺激民間經濟的發展,本來就管理相對鬆懈,所以這種情況肯定也少不了,而現在東非政府要做的不過是“撥亂反正”,讓市場秩序重新回歸正常。
隻有市場秩序回歸正常之後,才能重新樹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讓真正有責任心和埋頭苦乾的企業發展下去。
當然,東非這幾年因為經濟發展熱度,所以雖然經濟存在問題頗多,但是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畢竟經濟好的時候,機會也多,普通人的容錯率也高,不至於走投無路。
但是,因為暫時沒有造成影響就裝作看不見,那未來爆發時,隻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而東非政府要整頓市場環境,那肯定會經曆陣痛期,但是相較於等到經濟危機後賠的底朝天,所謂陣痛期根本無足輕重。
而這也就意味著東非經濟肯定會不如之前亮眼,甚至可能進入經濟增速相對滯緩的狀態,這在東非曆史上還是第一次經曆,在19世紀以前,因為領土擴張等原因,東非經濟一直都處在高速上升期,而進入20世紀的前二十年,東非經濟更是高速發展,所以說可能也是東非政府首次打經濟上的逆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