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發展第三產業,就要把握機遇,及時布局,至少生態環境這個短板,基特韋市應該走在東非其他工業城市之前,將基特韋市打造成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當然,德伯爾恩顯然還有更深層的考慮,那就是根據他的觀察和思考,整個銅礦帶因為產業的趨同性,過去銅礦帶長期追求工業產量上的增長而忽視其他領域的發展。
包括目前在經濟上穩壓基特韋市的盧本巴希也是如此,雖然盧本巴希天賦比基特韋要好得多,但正因為如此,盧本巴希反而憂患意識比基特韋市要低一些。
對此,德伯爾恩說道:“在銅礦帶,所有工業城鎮都長期發展重工業,重視工業產量,忽視其他領域的發展,但是就我個人的觀察,目前國家的經濟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
“尤其是銅礦帶地區,銅礦帶在全國都屬於經濟中上遊的地方,工業不說第一,但也能排在前列,在中部更是能擠進前三。”
“但是,我們銅礦帶缺乏在全國,全世界知名度比較高的城市,這一點就算盧本巴希也是如此。”
“雖然盧本巴希是全國前十的大城市,但是他的知名度可能還比不上馬普托,本格拉等城市,甚至也就比我們基特韋市高一點,而這還是沾了其省會城市,以及經濟發達城市的光。”
“整個銅礦帶,缺乏招牌型城市,缺乏國內和國際知名度,缺乏一個高端的消費和服務業中心,缺乏一個旅遊業中心城市,生態環境更是慘不忍睹。”
“要知道,銅礦帶的經濟以及民眾消費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是有錢人更願意到其他地區度假,旅遊和消費,比如新法蘭克福市,萊茵市等等。”
“萊茵市畢竟是首都,所以情有可原,但是新法蘭克福市可不比盧本巴希經濟發達多少,兩者可以說是同一級彆的城市,但是盧本巴希民眾反而喜歡跑到新法蘭克福市購物,度假,消費。”
“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不是反過來盧本巴希吸引新法蘭克福人到盧本巴希去呢?”
德伯爾恩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盧本巴希相比較於新法蘭克福市,可以說是一座沒有特點的城市,而且環境也差,如果不是工作等原因,誰願意跑到盧本巴希。”
“當然,我們基特韋市更是如此,經濟水平一般,生態環境差,商業環境一般,服務業水平低,缺乏知名度等等。”
“可以說我們的情況比盧本巴希更加糟糕,除了從事有色金屬行業和特定產業的人群以外,我們很難吸引到人口和其他企業。”
“所以,這種情況,我們既然知道了,就必須做出改變,還是那句話,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而第一步就是借著這次產業調整的機會,對我們市的生態問題進行整治。”
“我們市有山有水,有平原和池沼,處在雨林和草原交彙地帶,這是我們城市的寶貴財富和天然優勢。”
“所以,第一步是規範礦山的生產,推動礦渣,礦坑的治理,規範礦區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和杜絕不合理的水流排放等等問題,同時對於一些廢棄礦山進行生態恢複工作。”
“第二是對相關企業,工廠進行約束,由政府牽頭建設汙水處理廠,推動石油,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的使用。”
在20世紀初,相對於汙染更嚴重的煤炭,石油顯然也是一種清潔能源,當然,德伯爾恩的意思主要是淘汰一批企業使用的老古董蒸汽機械,不僅效率低,汙染還嚴重。
“第三,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整治和恢複卡富埃等河流沿岸地方的生態,同時推進對中央運河基特韋段的維護。”
“第四,對一些被汙染土地,尤其是耕地進行綜合性治理,減少重金屬等汙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
“第五,對城區進行環境的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市區環境,打造區域,乃至國內的花園型城市,同時對城市風貌,景點進行設計,建設城市曆史博物館,藝術館,體育中心,足球場館等,引入和建設一批優質消費型企業,尤其是引入國內或者國際上知名的商超。”
關於德伯爾恩提到的第五點,這些措施都是能夠吸引到遊客和消費者的措施,當然,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看後期基特韋市的操作。
就必須博物館,藝術館,體育中心都需要知名度,建成後也需要不斷投資,比如舉辦區域性,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體育賽事,藝術展覽,學術會議等等。
當然,世界性的體育賽事這一點,基特韋市暫時肯定是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麼大能耐辦到的。
而商超等消費型企業,對於城市的消費帶動能力是比較強大的,尤其是知名度高的商超,連鎖店和購物場所。
德伯爾恩當然不僅僅是想掏空基特韋市民眾的錢包,從而促進消費帶動基特韋市的產業發展,他這麼做的目的,實際上包含了整個銅礦帶。
因為目前銅礦帶就缺乏相關消費場所,尤其是高端消費場所,在德伯爾恩看來,如果能吸引整個銅礦帶的消費者到基特韋市購物,那就已經是十分巨大的利益了,畢竟銅礦帶大大小小幾十座城鎮,消費能力是十分可觀的。
德伯爾恩接著說道:“第六,大力支持高新產業在基特韋市的落地,尤其是其他類型的製造業,尤其是科研型和創新性企業,最好是對礦產資源依賴程度低的企業。”
這次基特韋市就是為了擺脫對銅礦的依賴,而實際上,除了銅礦以外,基特韋市也沒有其他優勢比較突出的資源,所以德伯爾恩更歡迎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低的企業。
“第七,則是提高城市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民生領域的發展,讓基特韋成為一座帝國內適合生活,和幸福程度高的城市。”
雖然受到條件限製,基特韋市無法建設高水平的大學,但是把基礎的義務教育質量提升上去,顯然也能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吸引人員定居。
而且,高質量大學雖然能夠吸引到很多人才,但是對於基特韋市來說也並非完全最好的選擇,畢竟想留住人才需要產業上的配合,而這是基特韋市目前所缺乏的。
再者來說,提升了了基礎教育,是否有高質量大學對於基特韋市反而影響會進一步削弱,畢竟大學生的流動性強。
前世,遠東帝國的教育就是如此,小學,中學和高中周邊多學區房,而到了高等教育層次,學區房反而這個概念就不重要了。
畢竟高等教育門檻高,這也就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且學生的年齡也足以獨立生活,加上交通的便利等因素,高等教育對於移民的吸引反而沒有想象中那麼強。
基特韋市政府的行動很快,在德伯爾恩決定改變基特韋市發展方向之後,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關於基特韋市生態環境整治活動就浩浩蕩蕩的開始了,根據德伯爾恩所說,生態環境是未來基特韋市發展的基礎,解決這個大問題,才能更好的落實其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