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德意誌,甚至無法吸引歐洲移民的情況下南德意誌王國也就無法複刻東非的成功經驗,更彆提南德意誌的其他條件也比東非差的多。
而且,南德意誌王國的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開發和變現的能力也差很多,東非當初能夠快速積累初始發展資金,很大程度在於恩斯特知道東非很多礦產的大致分布情況。
所以,東非的早期礦產資源勘探可以說是半開卷考試,在恩斯特圈定的大致範圍內,再從歐洲雇傭專業的礦產勘探人員,很容易就找到一些規模可觀的礦山,最典型的就是加丹加高原的銅礦。
而具體到南德意誌王國,那就是恩斯特過去也無能為力,畢竟恩斯特前世工作範圍集中在東非和南非國家。
總而言之,南德意誌王國很難複刻東非成功的經驗,同時也很難擺脫東非的影響。
隨後,弗裡德裡希在和路德維希一世寒暄了幾句之後,繼續自己的接待工作。
這次參加東非主導所謂國際會議的國家和地區總共隻有六個,分彆是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南德意誌王國,達爾富爾地區,阿比西尼亞帝國。
其中,意大利方麵主要是紅海殖民地,比利時方麵是剛果殖民地,西班牙的則是西屬幾內亞,達爾富爾政府是東非扶持的傀儡政權,而南德意誌王國和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關係也比較密切。
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都位於東非周邊,而這次所謂國際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是建立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
上午九點,會議正式開啟。
主持會議的依舊是弗裡德裡希皇儲,這讓其他參會各國嗅到了東非國內的一些政治信號,那就是如今弗裡德裡希皇儲可能像奧匈帝國的魯道夫皇儲一樣,開始越來越多的接觸和展開政務工作。
弗裡德裡希皇儲開口道:“這次由東非將諸位請來,我想大致的情況你們也應該清楚了,那就是加強東部和南部非洲地區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從而建立東南非共同市場,實現各國間的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所謂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目前的參與國和地區來看,確實有些寒酸,畢竟加上東非這個主導者也才七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就這六個國家和地區,就占到了非洲一半的麵積還多,且在非洲的總人口接近一億八千萬。
而弗裡德裡希說道:“就目前我們各國的人口發展情況來看,再過幾年東南非共同市場,將會是一個人口超過兩億的世界級大市場,未來區域內人口甚至可能超過三億。”
“而我們東非主持構建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原因,就在於加強區域各國之間的經濟聯係,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就比如說比屬剛果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都是區域內的重要國家和地區,但是兩者間幾乎沒有什麼經濟和貿易的往來。”
“而在共同市場內,雙方就可以借助這個新的平台,從而產生交集,比利時的技術,資金可以流向阿比西尼亞帝國,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礦產,農產品也能尋找到新的銷路。”
在此前,比屬剛果,南德意誌王國,阿比西尼亞帝國,意大利紅海殖民地,還有東非扶持的達爾富爾地區,基本上沒有交集。
現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的提出,就能把他們統籌到一個框架內,刺激地區間的交流和發展。
而東非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個是方便東非整合區域內的資源,這些國家和地區是東非重要的鄰居,更直白點說,這些地區就是東非的後院,所以整合這個後院對於東非而言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另一方麵,這個共同市場的構建,有利於刺激東非經濟最薄弱的北方經濟發展。
經濟的發展首先要人員和資源流動起來,而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和東非北方接壤。
阿比西尼亞帝國和紅海殖民地位於東非北方的東部,達爾富爾在更靠北的位置,而其他三個國家和地區,也就是南德意誌王國,比屬剛果,西屬幾內亞傾向於西部。
如果他們之間的貿易加強,必然會刺激東非北部經濟的發展,因為東非北方處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中心位置。
畢竟他們之間的商業往來,隻能通過東非北部的陸地交通係統來實現。
所以,弗裡德裡希說道:“借助帝國的鐵路和公路網絡,尤其我們正在推行的泛東南非鐵路網,這解決了各國間交通不便的問題。”
“這樣一來,更是可以打通從紅海到幾內亞灣之間的陸地商貿和聯絡通道,極大加強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交流的便利性。”
“有利於,各國進一步開拓各自的市場範圍,就比如南德意誌王國,它處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沿岸,這有利於和大西洋國家之間的往來,但是和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地區的交流並不方便,而在加入共同市場之後可以借助我們東非的鐵路,把商品通過鐵路,公路輸送到非洲東部的港口,再出口到更多的國家。”
“共同市場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盤活市場,做大蛋糕,從而加強我們各國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能力,在這個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
一戰因為東非和美國等域外國家的乾擾,這導致歐洲大陸和整體世界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換句話說,就是全球市場的蛋糕,並沒有因為一戰這場空前的戰爭而重新分配。
所以,各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更加尖銳,隻不過如今歐洲各個大國,暫時沒有再發動一次世界大戰的精力和能力,所以隻能繼續維持舊秩序的運行。
而這就造成一個後果,就像電子產品的係統無法得到及時更新一樣,產品的功能運行就會出現卡頓,反映在國際商業和貿易上,就是各國之間相互下絆子,從而影響世界市場的正常運作。
具體表現就是戰後,原本各國建立的關稅壁壘不僅沒有打破,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國際貿易萎縮,全球經濟萎靡。
過去歐洲各國還能通過殖民地擴張來緩解這些問題,但是上個世紀末,全球基本已經被瓜分殆儘,這套辦法顯然已經變得有些過時了。
當然,如果通過戰爭手段,搶奪彆人的殖民地和市場,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一戰就是這種方案的結果,在域外國家的搗亂下,歐洲兩大利益集團隻是進行了一次平白的內耗,隻有東非和美國,日本這些非歐洲的域外強國占到了便宜。
而這也導致歐洲的大國在戰後對美國和東非恨的牙癢癢。